抖音(歐美國家的tiktok)對很多國家(印度、美國等)來說,是一支無法控制的炮彈。(美聯社)
公視最近有節目討論台灣是否應該禁制抖音(外國的tiktok),要禁又有何法律根據等等。可能是因為世界各地年輕人用抖音很多,討論也邀請了實名的中學女生分享。一如所料,年輕人談到抖音的「好處」:「我用抖音的話,可以比較知道韓國、美國,各國明星的一些事情,也可以知道更多國外的電影的甚麼的」,激起大量網民的恥笑、批評和議論,連媒體製作的原圖也被刪掉。
抖音是一個現代媒體問題,也是中國影響力的問題,如此龐大的議程,只要「操作得當」,就可以刻意製造很多荒謬的爆點。為了「持平」和觀點多元,某事有壞處,但我們可不可以「換個角度」,去為它找一些深層的好處出來呢?多角度思考其實也不一定好事,因為更深的問題是:所有事情都應該多元或多角度地看嗎?
這令我想起在 2000 年代,香港一些小學也很流行講西方傳來的「六帽子思考法」,這套學說有六種顏色帽子,各代表一種分析思路。例如白色帽是代表數據流、客觀中立。黑色帽是代表從負面、缺點角度去看,紅色帽是代表直覺和情緒,等等。記得當時要做很多功課,要不斷用不同角度思考現實或虛構的事件。這是鼓勵小學生多角度思考,we totally get it,但操作不當也是打開虛無的可能。
例如若你多角度「分析」中國的「三年自然災害」,計劃經濟中,很多人饑荒餓死,但換個看法,如此也清除了很多人口,可以做肥料(毛澤東當時的講法之一)。在愛地球多於人類的極端環保人士眼中,這甚至是環保。
這樣推論當然很荒謬,不應該的,這是沒有為「多元思考」劃下界限的結果。而這個界限是甚麼?我們是用甚麼身份去討論。這恐怕才是真正的問題。
關於抖音的「破壞力,網絡上實在太多,因此為平衡而平衡的時候,自然是找「抖音青年」做支持方講一下「抖音的好處」,講自己經驗的年輕人,就成為集火區,十分不幸的操作。
全球反以反美情緒激烈,賓拉登以前的反美戰文近日在 tiktok 病毒式傳播。我們目擊的時代,將會是「恐怖主義」由絕對變得相對,獲得更多同情。恐怖主義變成反西同路人的暇想。抖音的科技力量,在這些年輕人心中種下反美敘事。不用看反美思想家的大部頭著作,也能即食地思想反美。這就是新一代社交網絡的力量。
西方可以在軍事上輾壓對手,也經常被指輸出「顏色革命」,但以巴戰爭之後,你可以看到首先成功的是一場反美反以反西的大合唱,在西方內部的蔓延。
以色列第一天是受害者,但之後已經被認定是加害者,在國際輿論中陷入高牆輿論劣勢。西方的左翼政治家對哈馬斯的同情是公開的。地面的戰爭是以色列贏,但反美的宣傳家們也贏。他們有了人命做議題的根本。
哈馬斯一如所欲成功搗亂了現狀,也某程度贏。炮彈可以征服地面,但「影響力」的戰爭很持久。
抖音對很多國家(印度、美國等)是一支無法控制的炮彈,他們當然了解抖音的「好處」,但認知到再好的都是別人的。必須增強自己的實力,即是說故事的管道和基建。
例如 YouTueb 和 Facebook 後來推出短影片格式,當然是跟抖音對著幹。你要更膚淺、內容更短,我們也可以。抖音、小紅書的演算法和推送,大概也是不斷被歐美網企所研究。歐美當然也放下身段去學對手,業界總是實際,它不願流失「黏著」的用戶給另一個正在競爭或可能不和的國家。
如果美國有天陷入公共危機、與鄰國爆發戰爭,人們接收資訊卻是通過抖音主播,對於國家確實是很不理想。本土的建制跟本土的用戶「斷聯」,人民成為了外企在資訊上的編戶齊民。這是美國印度對抖音特別在乎的最終原因,一種國家影響力及資訊基建的考慮。國與國間的抖音爭議在此,是十分類似對待華為的定位。(西方要依賴她的 5G 機站嗎?)
至於年輕人玩各種抖音挑戰而死亡,父母會很傷心,但國家不會。美國年輕人吸毒過量,死人也多,但死人應該不是禁tiktok的主因,歐美的網絡也會學中國公司。馬斯克多次讚賞「微信」功能包羅萬有。拍片意外身亡,在歐美平台上也多著了,但歐美國家到頭來要求的可能很實際:假新聞、恐怖主義文宣、死人的悲劇反正禁之不絕,但在「我們的網絡地盤」發生會比較好。
國家總是希望掌握戰略資源。「訊息管道」像電力一樣,亦總是希望可以如臂指使。這一點中國希望如此,美國也一樣。
※作者為香港評論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