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反映思考─國民黨嘲諷蕭美琴將成為「深宮怨婦」的背後

陳宜倩 2023年11月24日 00:02:00
蕭美琴委員、大使,是以她自己對臺灣民主有諸多貢獻,而成為副總統候選人。(攝影:王侑聖)

蕭美琴委員、大使,是以她自己對臺灣民主有諸多貢獻,而成為副總統候選人。(攝影:王侑聖)

民進黨宣布蕭美琴大使為副總統搭檔人選,國民黨嘲諷其恐為「深宮怨婦」。眾人呆愣……

 

很遺憾的,在今天2023年台灣的選舉活動中,我們仍要聽聞這一些沒有論點的貶抑女性政治人物語言,而我不是撰文評析各政黨的性別政策優劣(還在等待中,政策在哪裡),卻是得從最基本但卻仍舊困難的性別平等價值談起。

 

人的語言反映了人如何思考。

 

1、能否超越「男女」維度?

 

在台灣社會的性別養成中,人們總是習慣以「男女」維度來思考世事。將一位優秀的人類置於這個集體「怨婦」的概念後,其企圖很明白,是要抹煞這位有著清楚面貌的人物。不想讓人看見這位女性其獨特性、她的生命經驗、歷年政治參與歷練,她對臺灣祖國懷抱的夢想、熱情、與承諾。

 

這是婦女運動一直以來最重要的批評,在「女性」的集體概念下,「女人」被放在一個附屬性社會位置上,要終生努力成為主流性別規範所想像的「完美女人」,動彈不得。而事實上,女性有千百萬種女性,有不同的生命經驗與想望。女性政治人物也有千百種,人們很熟悉男性政治人物有千百種,將之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女性政治人物還得要慢慢地以自己的經歷來證明。

 

如果蕭美琴是男性,大概會用「歷練豐富 為國返鄉 承接天命」來讚揚他吧?

 

2、能否超越「關係」來理解一位女性?

 

人們能否以女性主體本人來認識她?亞洲的女性政治人物,經常是為夫出征,為父出征,如果她不是誰的誰呢?她是自己呢?

 

2023的女性是她自己的女性。蕭美琴委員、大使,是以她自己對臺灣民主有諸多貢獻,而成為副總統候選人。副總統是憲法機關,也是中華民國在中國制定時,制憲者制定的。當總統缺位時,由副總統繼任,至總統任期屆滿為止。總統不是皇帝,她不可能是也不能是總統的怨婦。
 

將一位優秀的人類置於這個集體「怨婦」的概念後,其企圖很明白,是要抹煞這位有著清楚面貌的人物。(攝影:王侑聖)

 

「深宮怨婦」發生在「後宮3000的想像」,關注的是這個附屬於皇帝的女人之ㄧ,展現的是一種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夫一妻「多妾」的親屬關係,理論上在中華民國成立時,已成為過去。而皇族思想的遺緒如果還殘留在人們的腦中,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3、如何改變敵意式的就業環境?

 

今日在憲政民主法治的台灣面對的挑戰是,如果我們願意面對腦中視為理所當然的男女二元刻板印象,如果我們願意承認女性,性別/性少數(政治上來說,不是指人數),在目前參政上仍要面對許多厭女,恐同,恐跨的心理障礙,我們要採取什麼策略呢?

 

4、111 年過去……

 

中國國民黨在台灣多年,但是始終未能擺脫該黨對於男女平等,性別平等價值的漠視傳統,其實在111多年前唐群英在同盟會時期與宋教仁,孫中山等人一起奮鬥,本有著令人稱羨的男女平等典範,後因這些男性黨員在改組為國民黨之際即背叛當時要將「男女平等」放入政綱的承諾,1912年唐群英當面質問在盛怒之下給了宋教仁一記耳光,這「掌摑宋教仁」事件令學習女性主義歷史學之後世汗顏。當我們面對同志背叛時,要如何不再當個客氣有禮貌的女性主義者,是我們的挑戰。期待國民黨奮起直追,一個不重視性別平等價值的在野黨,無法擔負起在野的基本監督任務。

 

人的語言反映了人如何思考。語言同時也能形塑思想與行為。

 

時間不多了,2023 年的台灣,面臨上述挑戰,我們該如何言說與行動,來表達我們對於性別平等價值的重視?要如何打造人人適居的台灣?厭女恐同最可怕的功能是,分散選民的注意力,不讓你看見這個人選的獨特性,企圖掩蓋這個人的一切努力與想望,讓大家疲於奔命於一些無關台灣未來的細節。期許下次我可以寫關於性別政策的分析文。
 

※作者為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