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家媒體民調都看得出來,賴清德的民調卻一路停滯,完全沒有中間選民因為對藍白營感到無奈而轉投民進黨的跡象。(資料照片/陳愷巨攝)
回顧2019年之初,當時民進黨還沒從地方選舉大敗的陰霾之中走出,更發生了兩件大事:習近平宣布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非洲豬瘟進入中國。當時府院兩邊分別做了兩個明確的回應,一是蔡英文以總統身分否決中共的提議,另一個是蘇貞昌內閣對肉品入境祭出重罰。這兩個回應當然不是沒有反彈聲浪,但因為當時民進黨立下了明確的論述與主張,重新讓民進黨抓回輿論主導權,並扭轉民間輿論繞著韓國瑜跑的窘境。
到了2023年的現在,選戰只剩下50天,結果媒體新聞只剩下藍白陣營是合作還是破裂。雖然賴清德打著「唯一正常人」的形象在對抗藍白的紛擾,但從各家媒體民調都看得出來,賴清德的民調卻一路停滯,完全沒有中間選民因為對藍白營感到無奈而轉投民進黨的跡象。
會出現整個民進黨時至今日都掌握不了議題,除了網友質疑的媒體對民進黨不友善、賴清德的頻道很無聊以外,比較2019與2023,其實很明顯,賴清德的問題在於不勇於對敏感議題表態。講得更直白一點,有人批評蔡英文「神隱」,那賴清德又有何異?
抓了幾樣近期幾樣重要到上街抗議的民生議題:交通路權、流浪動物餵食、醫護過勞,去賴清德的官網也看不到賴清德有什麼宣示。即便有,也十分模稜兩可。以醫護議題為例,現在的問題在於「健保點值過低」、「護理師起薪過低」,但賴清德在本題的回應卻只有「增加夜班薪水」以及「擴大護理師培訓」,這對疫情期間領不到津貼以心生不滿的醫護根本沒有吸引力,甚至是反感。
即便不談已經有固定立場的特定議題,賴清德又何嘗嘗試開發出屬於自己的「敏感議題」?即便如侯友宜,都還會對巴氏量表、開發金門為兩岸經貿示範區、恢復四個月兵役等重大發言,賴清德上一次發表出如此「震驚社會」的政見,除了大學生學費減免之外,還有哪些?
會出現不敢深入敏感區的原因很多:表態明確會切割選票、政策口號實則難以達成、需額外對國際盟友交代,對執政黨而言,更會遭到如柯文哲所批評的「為什麼這八年不做」,甚至有人把賴清德空戰的疲弱矛頭指向軍師潘孟安。但對於非決策圈的一般選民來說,這些都不是藉口:筆者在以上提出的議題,都是民眾已經忍無可忍,甚至上街抗議的社會問題,這些難道是想執政的候選人能夠避免的議題?
賴清德的選戰可以不必如當年陳時中一樣整天搞怪,並且藉著各種搞笑型廣告博取關注。—事實證明,那樣一點也爭取不到民眾支持。但即便想當個嚴肅中年人,那就該擔起這個形象,好好向社會證明自己為什麼值得「信賴」,而這個信賴,就包含如何排除執政包袱、選票威脅,並且做「對」的事。至於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就請賴清德自己想辦法分析了。
※作者為為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