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鷹高教機(圖)未來將並接替F-5E/F部訓機訓練任務。(張哲偉攝)
國防部今天(29日)在空軍台東志航基地舉辦「空軍教練機換訓成果展示」,隨著自製勇鷹高教機將成軍,接替F-5E/F部訓機的訓練任務,但F-5E戰機改裝的RF-5E偵照機則將繼續擔負偵照任務。原為空軍第七聯隊「飛行訓練聯隊」,隨著66架F-16C/Dblock70戰機將於2026年以前交付完畢,該聯隊12月1日改制為「戰術戰鬥機聯隊」,未來將下轄3個作戰隊,隊長為上校。另原空軍官校飛行指揮部將獨立升格為「飛行訓練指揮部」。
空軍第七飛行訓練聯隊平時依部隊訓練計畫,執行部隊基礎、駐地、聯合作戰及戰備任務訓練,並肩負空軍官校飛行戰鬥組畢業學官之F-5E/F型戰機換裝訓練,也是飛官養成的重要關卡;並支援中科院及漢翔公司,執行各式新型武器及裝備研發、測試等任務; 戰時依令遂行聯合防空、聯合截擊及聯合國土防衛作戰等各階段作戰任務,並負責支援西部基地兵力疏遷後各項後勤及作戰整備,運用基地自衛戰鬥編組兵力,遂行基地防衛作戰。
隨著機齡老舊的F-5E/F將於年底解除部訓練機任務,AT-3高教機也將於2025年第二季起逐漸汰除,空軍新購66架國造「勇鷹」高教機將接替高教機、部訓機雙重任務。隨著空軍七聯隊12月1日升格為戰鬥聯隊,空軍官校飛行指揮部亦同步改制「飛行訓練指揮部」,脫離空軍官校編制,並將統轄T-34初教機、AT-3高教機及勇鷹高教機等所有訓練機種,指揮官為少將。
空軍的F-5E/F「老虎二式」(Tiger II)戰鬥機,是美國諾斯洛普公司 (Northrop Corporation,以下簡稱諾廠)生產的輕型戰鬥機,衍生自T-38噴射教練機、F-5A/B「自由鬥士」(Freedom Fighter)式戰鬥機;我國使用的F-5E/F型機,係採合作生產方式,先於美國製造零件及初步組裝,後於國內執行最終之裝配工作,並逐步提升零件製造與組裝自製率。民國63(1974年)年10月首架F-5型機出廠,命名為「中正號」,奠定生產現代化戰機之基礎。我國生產數量共308架,為該型機的主要使用國家之一。
民國61年(1972年)6月23日,其後繼機正式出廠,經美國空軍賦子F-5E之軍用編號,並命名為老虎二式(Tiger II)。 我國經與美方多次接洽、研究、協商,終獲美國政府同意,與我國合作生產F-5E戰鬥機115架。
民國62年(1973年)2月9日,賴名湯參謀總長代表政府與美軍顧問團團長巴恩斯少將(MG John W. Barnes),簽訂合作生產F[1]5E型戰鬥機之協議備忘錄;後續由空軍航空工業發展中心(以下簡稱航發中心)與諾廠簽訂「虎安計畫」之許可協議書、技術協助協議書及生產合約等文件,並選派人員赴諾廠實習。
民國63年(1974年)5月,合作生產之首架F-5E型機各套件運抵航發中心。同年10月30日舉辦首架F-5E戰機出廠典禮,由賴名湯參謀總長主持,並將本型機命名為「中正號」。
民國75年(1986年)12月9日,最後一架F-5E型戰鬥機(5342號機)竣工出廠,虎安計畫畫下完美句點,計生產F-5E型機242架、F-5F型機66架,共計308架。
民國65年(1976年),F-5E/F戰機開始陸續成軍,空軍飛行員以高超的飛行戰技,充分發揮該型機優越的戰鬥性能,執行台海偵巡等各項戰鬥任務迄今已逾47年;因應新型戰機換裝,該型機成為空軍訓練飛官的主力機種,並兼負維繫領空安全重要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