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國際學生能力評量」疫情中逆勢成長 數學閱讀科學全球前5

劉孜芹 2023年12月06日 08:50:00
OECD公布2022年全球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結果,台灣反較疫情前進步。(資料照片)

OECD公布2022年全球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結果,台灣反較疫情前進步。(資料照片)

總部設於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5日公布2022年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最新結果,台灣學生在數學能力排全球第3,閱讀能力全球第5,科學能力全球第4,而且是極少數在疫情過後,仍在這3大領域都出現分數進步的國家。

 

根據PISA結果報告,這項針對15歲學生進行的學力調查,有OECD的38個會員國,以及44個非會員國參加。近70萬名的各國學生在2022年參加2小時的測驗,針對青少年的閱讀、數學與科學能力進行評估,以衡量年輕一代因應現實生活挑戰的知識與技能。此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學生能力比較調查,深受教育機關與學界關注。

 

新加坡學生在數學、閱讀與科學3大領域中都拔得全球頭籌。數學領域中,澳門第2,台灣第3,香港第4,日本與南韓排第5與第6。閱讀能力方面,長期是台灣表現較弱的領域,全球第2是愛爾蘭,第3是日本,第4名為南韓,台灣第5。科學方面,日本第2,澳門第3,台灣第4,南韓與愛沙尼亞分列第5與第6。

 

OECD指出,與上次2018年的測驗相比,全球學生的數學與閱讀能力都出現極為顯著的下滑。OECD國家學生平均在閱讀方面比上次退步10分,數學退步15分,是2000年開始測驗以來最大的單次跌幅。相較之下,台灣學生這次比上次測驗在數學進步16分,在閱讀進步13分,在科學進步22分。

 

OECD指出,3個領域都奪冠的新加坡,學生的平均學力等於領先OECD其他國家3年至5年。OECD有1/4的學生學習能力落入「不及格」領域,也就是沒有充足能力應付生活問題。其中德國、冰島、荷蘭、挪威與波蘭學生的退步幅度尤其顯著。

 

OECD認為,這不能完全歸咎於新冠疫情期間的學校關閉與遠距教學。OECD教育與技能主席史萊賀(Andreas Schleicher)說:「新冠病毒可能有影響,但我不會過度強調它的衝擊。顯然是有結構問題,很可能是長期問題,需要學校體系與執政者注意。」

 

他指出,能夠在新冠疫情期間提供額外教師支援,能夠為特殊學生提供協助資源的國家,在測試成績中都比較好。學習能力表現糟糕的地方,出現的因素包括教師缺乏,以及學生使用手機休閒的時間上升。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

上報 Up Media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