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台大校長陳文章,今年1月走馬上任後,積極主導、推動「國際政經學院」籌設,藉與台積電、富邦金控等知名企業募資合作。(沈粲家攝)
有「募款高手」之稱的新任台大校長陳文章,自今年1月走馬上任後,便積極主導、推動「國際政經學院」籌設,藉由與台積電、富邦金控等知名企業募資合作,接軌世界級大師,培育熟稔地緣政治、金融科技的新世代頂尖專業人才,並盼讓荒廢許久的徐州校區能開出一朵璀璨「新花」。不過,該案卻意外引發部分師生疑慮及批判;對此,趕在23日校務會議再度闖關前夕,陳文章特地接受《上報》專訪,侃侃而談當初其發想初衷及心路歷程,並有感而發地嘆道:「台積電也不是一步就做到1、2奈米啊!」
台大校方如火如荼規劃於明年8月新創立為期10年、以全英文授課的國際政經學院,透過向台積電、富邦金控、國泰金控、敏盛醫療、國巨等國內7大一流企業募款,不惜砸重金力邀諾貝爾獎國際大師級學者駐校講學。詎料,上月校務會議因飽受部分師生質疑,該案意外遭擋下擱置暫緩,昨午召開的校內說明會也依舊是砲聲隆隆,包括擔憂政治力介入、排擠原有科系資源、計畫細節未周全等問題,持續卡關。
對此,陳文章今天一早接受《上報》專訪時表示,早在前校長楊泮池任內,台大就想成立國際政經學院,那時也想設在徐州路校區,最後卻沒做成。而自從社科院及法律學院搬到羅斯福路台大校本部之後,徐州路校區就沒有太大功用,他透露,今年初參加台大醫院春酒時,看到徐州路校區只有外觀整理得還不錯,但內部環境卻很髒亂,這讓他心裡「很難過」,當下就決心要讓徐州路校區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陳文章表示,起初徐州路校區是規劃要做進修推廣中心,但該校區靠近市中心,加上鄰近立法院、行政院和監察院等重要政經機關,因此他認為若能用來設立國際政經學院更為合適。尤其,目前台大的產創學院中,多半與工學院、醫學院及科學院有關,卻缺乏人社及管理學群,「如果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培養未來國際政經、金融、全球治理的領導人才,我個人認為是一件好事!」
談到成立國際政經學院的初衷,陳文章舉出「四大意義」說明。他首先指出,台灣這幾年的科技及政治地位愈來愈重要,也是全世界人文、科學及漢學的重鎮,假設要培養新時代的政經、金融人才,就要讓政治與經濟、科技相結合,替企業界培養未來「懂新科技、懂永續發展、懂人文素養」的高階領導人,這是傳統政治系或經濟系訓練所做不到的。
「台大做為台灣的領頭大學,如果可以設立全英文的國際政經學院,讓國外的師資跟台灣師生有多一點互動,這對國內師生的研究及國際視野都有幫助。」陳文章接著舉出第二大意義,台大一直在與日本早稻田大學及京都大學合作,但一年僅有1、2位交換學生,並沒有太多互動,如果可以跟國際頂尖大學共設學程、課程或講座,讓台灣師生與外國知識及文化多交流,對他們的學術將會是一大助力,「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學者、西北大學代表昨天也有來參加說明會,歐洲也洽談了幾個學校,等計畫通過之後,就能進一步討論交流的細節。」
陳文章再指出第三大意義,觀察現在全球科技發展的變化,相比以前快速非常多,因此,國際政經學院的學生除了修習本科的學業之外,也要選修新科技、永續發展和人社的學分模組,「未來要做政經、金融的領導人才,不懂歷史文化跟地緣政治的話,好像也不太對。」最後,陳也強調,因為《大學法》中的薪資及人事規定,要聘請頂級的師資比較困難,可以透過開辦國際政經學院,聘請國際級學者來台大實體授課或線上授課,業界師資也能加入,進一步增進學院的授課及研究水準。
然而,由於負責提名審議國際政經學院院長的管理委員會及監督委員會,分別設有約5名的政府代表,引發外界質疑,政府是否將藉此介入台大校園。陳文章解釋道,政府代表是由「特定職位」來擔任,例如:高教司司長、會計處和總務處等,並不是隨意指名出任,教育部有時也會提名學校老師作為政府代表,這方面不需要太多慮。陳進一步指出,有些管理委員和監督委員是交由校長提名,他會徵詢相關學院有關人選的意見,也樂意跟各學院院長共組提名委員會。
至於校務會議中,有些老師要求將未來聘請的師資逐一列出,陳文章坦言,招聘教師的名單是非常機密性的,只能列出要聘請哪些領域、哪種層級的師資,沒辦法具體說出聘任人選。但陳強調,教師聘任仍會經過徵選小組、產學會跟校園會評審,過程還是很嚴謹。陳強調,未來校務會議若通過開辦國際政經學院,他也會成立工作小組,包含相關學院及系所的主管,討論新任院長該怎麼聘、要找怎樣的老師,以及課程委員會成員等執行細節,「但開辦學院就像科技發展一樣,需要一步一步、一代一代慢慢進步,台積電也不是一步就做到1奈米、2奈米的晶圓,而是從250奈米開始慢慢進步啊!」
陳文章表示,現在計畫仍停留在「政策面」,為何要開辦學院、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學程的基本設計等等,校務會議代表也包含各院系的教職員工、學生和附屬單位,他將會盡全力跟這些師生說明,爭取他們的認同。陳也保證,校方與企業界的合作已有既定程序,也有法務單位檢視、行政會議複查合約是否符合學校權益,「不會因為設立國際政經學院,就改變了校方的既有程序,更不會讓企業或政府來主導企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