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中集團的觀眾更在多項議題上偏離社會整體態度,程度高於三立集團的觀眾。如此衝突的世界觀會妨礙台灣社會相互理解、形成互信。(本報資料照片)
IORG 在 10 月以全國民調調查資訊操弄對台灣民眾政治態度的影響。前一篇文章發現美、中相關可疑論述影響民眾的投票行為,那麼在 YouTube 上的新聞使用行為又會如何影響民眾對這些論述的態度呢?分析結果發現,四成民眾透過 YouTube 看新聞,YouTube 已經成為台灣民眾獲取新聞資訊的重要管道。同時,旺中則是 YouTube 平台上最多民眾收看的媒體集團。
然而,媒體集團、美中好感、可疑論述所構成的同溫層現象也明顯存在,其中,旺中集團的觀眾更在多項議題上偏離社會整體態度,程度高於三立集團的觀眾。台灣民眾從被動獲取資訊的電視到主動篩選資訊的網路平台,同溫層之間的衝突世界觀妨礙台灣社會相互理解、形成互信,需要社會各界協力,讓台灣民主更強韌。
台灣民眾最常用以獲得新聞的管道仍是電視,其次便是 YouTube,YouTube 已經成為民眾接收新聞的重要管道。超過五分之一(22.5%)的民眾以 YouTube 作為最主要的新聞來源,比例超越臉書、LINE 等網路平台。若不限於最常使用的管道,則有 39.1% 的民眾會在 YouTube 上看新聞,看新聞的時間平均每天約 47.9 分鐘,佔 YouTube 使用時間的 42%(圖一)。
進一步詢問受訪者在 YouTube 上最常看的新聞頻道,可以發現 32.6% 的民眾並不會特別常看單一頻道的新聞。而單一媒體集團中獲最多民眾觀看的為旺中集團,包括中天新聞、中時新聞網、工商時報、CTWant 等頻道;其後依序為 TVBS、茂德(即東森新聞)、三立。而其他媒體集團頻道合計佔 18.7%,個別集團佔比皆不到 5%。
不同媒體集團觀眾支持不同總統候選人:旺中觀眾近半支持侯友宜、TVBS 近半支持柯文哲、三立八成支持賴清德
10 月調查期間,各候選人的支持度以賴清德居首(圖三)。分析不同媒體集團觀眾對各總統候選人支持度的分佈(圖四),可以發現未集中收看特定媒體集團的民眾在分佈上較接近全體民眾。旺中的觀眾有將近一半支持侯友宜(45%),TVBS 的觀眾也有近半支持柯文哲(45.8%),至於賴清德則在三立的觀眾之中獲超過八成的支持率。
YouTube 上不同媒體集團觀眾之間存在分歧,各候選人在不同媒體頻道中各具優勢。這樣的現象代表選民各自聚集,和各自常收看的媒體形成一個個同溫層,不利於跨黨派的公共討論。
不同媒體集團的新聞報導可能形塑民眾對美、中兩國的觀感。本次調查 IORG 以「如果我們以 0 到 10 分來表示您對一個國家的感覺, 0 表示非常不喜歡, 10 表示非常喜歡。請問在 0 到 10 之間,您會給美國(中國)幾分?」為題,詢問民眾對兩國的好感度,結果發現各媒體集團觀眾的美中好感度確實存在明顯差異。
以民眾給兩國的分數差值平均來看(圖五),各媒體集團的觀眾從最「傾美」到最「傾中」依序為:三立(最傾美反中)、其他、茂德(東森新聞)、不特定集團、TVBS、旺中(最傾中反美)。多數受訪者給美國的好感度分數大於中國,而旺中的觀眾則相反,給中國的好感度分數大於美國。前一篇文章有提國,6 成以上的台灣民眾對美國的好感度高於中國,旺中觀眾在美中好感度這件事上,可以說是偏離了台灣社會整體的態度。
本次調查也進一步詢問民眾「認為我們的政府應該加強與美國的關係,還是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圖六),過半(54.3%)民眾認為應該加強台美關係,而認為應加強對中關係的比例也接近四成(38.5%)。此外兩個極端選項,即認為要「大幅加強美國關係」及「大幅加強中國關係」的比例僅差 3.6%,顯示台灣民眾在對美中外交態度上較為兩極對立。
將外交態度和常看媒體集團交叉分析,旺中的觀眾有超過 80% 認為應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三立則相反,絕大多數認為應加強與美國關係,兩個集團的觀眾分立於外交態度光譜的兩端。
除了想了解台灣民眾對美中兩國的看法,IORG 也希望能了解美中關係特定論述在台灣的傳播情形。為了平衡不同議題可能造成的測量偏誤,我們以「國家」及「議題」兩個面向挑選了以下四項常現於台灣政論節目中的美中關係相關論述(表一):
在四項論述之中,民眾對「非經濟」論述的熟悉程度較高,聽過(有時或經常)比例最高的是「中國會透過像是抖音這樣的 APP 竊取個人資料」(69.5%),其次是「美國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插手他國內政,造成不好的影響」(62.3%)(圖七)。
不同媒體集團的觀眾之間,旺中及三立的觀眾所處的資訊環境有顯著差異(圖八)。在非經濟論述(政治及其他)上,旺中的觀眾對親中反美的論述顯著的更熟悉,對親美反中的論述顯著的更不熟悉。對於經濟論述,三立的觀眾則更常聽到「美國是贏家,中國是輸家」這樣的說法。這個分析結果反映了旺中觀眾身處的資訊環境「親中反美」,而三立觀眾身處的資訊環境「親美反中」,這樣的差異可能構成兩群觀眾對台美中關係全然不同的世界觀。
對論述的熟悉程度描繪台灣民眾對美、中兩國的「印象」,而對論述的認同程度則能幫助我們了解民眾對美、中兩國態度更具體的成因。
在對台美中關係可疑論述的認同程度上,旺中及 TVBS 的觀眾展現了和其他群體顯著不同的樣貌。前一篇文章已經提過,約有三分之一的台灣民眾認可疑美論或中國政治宣傳之下的特定論述,是對我國和民主國家盟友關係的警訊(圖九)。
將論述認同和常看媒體集團交叉分析,無論是哪個論述,旺中集團的觀眾的認同比例皆顯著高於其他群體。TVBS 的觀眾則是顯著更認同「政府進口美豬、福食,是犧牲民眾健康」這項論述。IORG 的研究報告已經多次揭露旺中及 TVBS 發起或放大可疑論述(詳見 IORG 網站),本次調查結果則證實了旺中及 TVBS 的觀眾確實高度認同這些媒體傳達的觀點。
根據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 2019 年「台灣新聞媒體可信度研究」研究結果,台灣電視新聞媒體長期「走偏鋒」,「以藍綠對立為手段」影響觀眾的媒體選擇,形成「同溫層取暖的傾向」。4 年後的現在,IORG 本次調查也發現了類似狀況,除了「藍綠」,「美中」也是另一項讓台灣社會對立的議題。IORG 2 月的調查結果顯示「關鍵字搜尋」是台灣 YouTube 使用者最常用的影片選擇方式,不過,儘管民眾會自主過濾資訊,政黨認同、美中好感、可疑論述所構成的同溫層現象依然明顯。
本次調查更清晰的描繪了「同溫層」和「極化」在台灣的具體樣貌。台灣觀眾長期身處電視、網路同溫層之中,不同群體各自受到不同的可疑論述或資訊操弄影響,對台灣民生、經濟、外交、國防政策形成不同意見,使得公共討論更加困難。其中,旺中集團的觀眾更在多項議題上偏離社會整體態度,程度高於三立集團的觀眾。如此衝突的世界觀會妨礙台灣社會相互理解、形成互信。如何緩解,則必須仰賴台灣社會多方協力,媒體、平台、政府、學校、民間都可以貢獻一己之力,致力於防治資訊操弄,改善公共討論的品質,讓台灣民主更強韌。
※作者為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IORG 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