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15日認定台灣貿易壁壘,國安人士直言,此舉「就是經濟脅迫」,凸顯中國想要改變的不是兩岸貿易,而是台灣選民選擇。(取自關稅署臉書)
中國商務部於15日公佈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結論,認定台灣對中國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時隔台灣大選不到1個月,國安人士直言,以手法及其目的來看,中國這項舉動「就是經濟脅迫」,充分凸顯中國想要改變的不是兩岸貿易,而是台灣選民的選擇。
面對兩岸經貿往來一再遭中國「武器化」,國內在野政黨仍積極主張重啟兩岸服務貿易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協商,一名長期參與兩岸經貿事務的人士指出,事實已經證明中國會將經貿往來做為政治手段,來施壓台灣改變政治立場,難道還要給他們「一把更大的槍」,讓中國在未來脅迫台灣嗎?
中國商務部啟動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原於10月宣佈將在明年1月12日發佈結論。但15日中國商務部突然宣佈,認定台灣對中國設置貿易壁壘。台灣政壇及學界部分人士更將此事與《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連結,推測中國將廢除ECFA做為對台灣的「懲罰」;一向積極主張與中國交好的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更預言,「ECFA將在蔡英文下台前了結」。
國安人士指出,就此次貿易壁壘調查的手法及時間點來看,「這就是經濟脅迫」;至於時間突然提早近1個月,研判對岸認為在選前一天才公佈,「醞釀效果不夠」,也凸顯北京對藍白合失敗之後的選情感到焦慮,決定提前祭出經濟恫嚇。
儘管北京屢屢以經濟手段干預台灣政情的手法顯而易見,然而在此次大選中,在野陣營候選人仍各自提出主張恢復兩岸服貿談判及ECFA協商。一名長期參與兩岸經濟事務的國安人士直言,中國顯然是習於將經濟「武器化」(weaponize)的慣犯,與這樣的貿易對象談判兩岸經貿協議,與台灣的長期戰略利益是相衝突的。
這名人士指出,無論是此次的貿易壁壘調查,或是近年來一再釋出中國將視台灣「執政當局」態度考慮是否廢除ECFA的說法,再再證明中國是一個會利用兩岸貿易依存關係做為政治手段,施壓台灣改變政治立場的貿易對象。這名人士強調,就如同其他國家正在進行的方向,面對這樣的貿易夥伴,台灣該做的是更加謹慎,加速去風險(de-risking),而不是去製造更大的貿易依存關係,讓對方在未來「撿到一把更大的槍」,當做武器回頭來對台施壓,剝奪台灣的自主空間。
另一名國安人士則指出,從過去一連串禁虱目魚、水產品、各種水果等,台灣選民大概了解,中國在特定時間點採取這些手法,希望改變的不是兩岸貿易本身,而是台灣選民的選擇,希望藉此迫使台灣選民做出北京喜歡的投票選擇;而當台灣人了解這些經濟動作背後就是政治之際,這種經濟脅迫的效果就會遞減。
國安人士進一步以實際的經濟情勢舉證指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前的中國經濟也不再是2012年、甚至不是2016年的中國經濟,信用評等下降、內需不振也不是秘密;比起要脅台外商,中國更需要這些企業投資,而中國政府提出的經濟脅迫,其實「空白的恫嚇」,缺乏可信度與說服力,沒有實質效果。
對照8年前以一中市場與大中華經濟圈為思考主軸,國安人士進一步分析,台灣企業界及社會都很關心台灣對中國市場的依存度,台灣在相當程度上對市場做了重新分配與調整,8年來兩岸經貿依存度已經有所改變。國安人士指出,如今中國在大選前的經濟恫嚇,反而促使台灣人認真思考,台灣要不要重回8年前,社會新鮮人起薪只有22K,股匯市數字只有現在一半的經濟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