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出席 2023 淨零新台灣沉浸式數位高峰論壇。(取自上報逍遙遊 YouTube)
高雄市繼今年 6 月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後,日前又取得發行政府綠債資格,進一步落實環境永續的目標。《上報》在 12 月 14 日舉辦「2023 淨零新台灣沉浸式數位高峰論壇」,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受邀出席,他強調,高雄作為全球最大的供應鏈伙伴之一,也是台灣重要的工業城市,因此高雄對於台灣 2050 淨零排放的目標,是非常標竿的城市。
羅達生指出,台灣 2021 年碳排放量約 2.75 億噸,設定 2030 年減碳目標為 24%,正負加減 1%。高雄 2021 年碳排放量高達 5737 萬噸,佔全台灣 20% 碳排放量,高雄設定的減碳目標比國家來得更高,希望在 2030 年可以減少 30%,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
至於高雄的碳排放結構,羅達生說明,從排放源來看,直接排放(範疇一)高達 4212 萬噸、佔整體 72%,間接排放(範疇二)約 1643 萬噸、佔整體 28%,若從部門別來看,最大排放源仍是工業部門 83%、住商部門約 9%、交通約 7%。進一步分析工業部門的碳排放量,鋼鐵產業佔 43%,石化業約有 28%。
根據高雄市政府推估,高雄未來碳排放的增量因素包含產業園區開發案(397 萬噸)與經濟成長(703 萬噸),範疇一、二的減碳效益約 1260 萬噸,即便高雄市政府採取各種措施減碳,到 2030 年最多也只能減少 26% 碳排放,跟設定減量 30% 的目標仍相差 4%。
羅達生認為,高雄應藉由法規導入碳預算機制,盤點各部門減碳措施、共同負擔減碳責任。高雄市政府也就「社會轉型」、「生活轉型」、「產業轉型」與「能源轉型」等四大面向推動減碳,除了從教育著手外,也希望透拓推動金融創新服務,進一步降低碳排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活轉型」中,高雄市政府對於推動低碳運輸不遺餘力。到 2030 年,捷運及輕軌系統的通車路線累積長度達 112 公里,每年可以減少 6.7 萬噸溫室氣體, 相當於 447 座凹仔底森林公園。
就「產業轉型」來看,高雄市政府將從法規、金融、人才、技術與市場等五大面向推動,藉由「五路並進」打造淨零產業鏈,讓高雄成為全台淨零生態系最完整的城市。其中,在技術面向,從能資源整合、固體再生燃料、爐石資源化、碳捕捉再利用、鋼化聯產碳循環園區等部分著手。
羅達生表示,高雄在綠碳碳匯佔 8%,台東佔 13%,至於藍碳碳匯的潛力較大,高雄的海草面積高達 5420 公頃,佔全台 99%,台南的紅樹林面積為 226 公頃、約佔 33%,是全台最大,希望未來能串聯南方縣市打造「大南方碳中和經濟圈」。高雄市政府也感謝中央與產業界的支持,將在 2030 年前投資 4 兆元打造「高雄淨零生態圈」,預估產值可達 5.9 兆、就業人數達 55 萬。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