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擬部落集會所 在美術館聊原民印象

非池中藝術網 2017年06月17日 07:00:00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北師美術館自2015年發起「作夢計畫17'」,鼓勵藝術創作者投遞計畫,進行具實驗性、跨領域的創作,入選作品在今年展出,目前館內進行的「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是「作夢計畫」的第二檔展覽,由戲劇創作者陳彥斌策劃,模擬部落裡的聚會所,邀請觀眾來美術館做客,與原住民身分的主人互動、交流文化。

 

進入二樓展間以前,觀眾會拿到一張紙條,寫上自我介紹,以及對原住民的印象。將寫好的紙條傳給工作人員後,將被帶到二樓的座席裡,加入原住民的社交現場,可能是對談、取用食物,也可能加入偶發的演出。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策展人陳彥斌( Fangas Nayaw)是台東馬蘭阿美族人,畢業於北藝大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曾擔任擔任原舞者《Maataw浮島》導演,並跨界至舞蹈、影像圈發展。他表示,主流媒體經常形塑單一的原住民樣貌,貼上喜愛唱歌、跳舞與舉辦儀式的標籤,這種觀念也會侵入原住民社會,讓他們的想法改觀,轉而用嚴厲的方式看待、要求自己,他找來不同民族、職業的原住民朋友,透過交流讓觀眾認識原住民的多元面向。


「我們去除標語和說明牌,希望觀眾不是看完說明、認為自己已經了解原住民文化就回家了。​假如觀眾問到文化的細節,我也會希望演出者以故事做說明,一個行為或是祭儀的背後都有演變和脈絡。」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參與演出的林源祥(Ansiyang‧Markakazuwan)是卑南族人,同時也是劇場工作者。他會詢問觀眾對原住民的印象、來到美術館的目的,並邀請觀眾探詢關於原住民的問題。許多人問他,原住民為什麼經常喝酒,他的回答是:「酒以前是祭祀時使用的,一年才釀造一次,是很神聖的物品。但是現在酒很容易取得,開始出現一些狀況,加上媒體大肆報導,讓一般人產生『原住民愛喝酒』的印象。酒對我們而言是和神靈、和人溝通的媒介,並不等同一般人的刻板印象。」

 

在展場裡可以看到木材搭建的吧檯、木輪打造而成的圓桌,座椅則是曾經裝過飲料的箱子,營造適合交流的生活空間。展場設計由廖音喬擔任,她平時從事劇場和電影的美術設計。透過觀察和訪談,廖音喬發現部落經常重複使用現成物,和都市人購買新穎物品的習慣不同。她決定不購買新的展示材料,向飲料廠商、回收場徵集物品,也持續和策展人討論細節,避免使用圖騰、精美木雕等刻意強調原住民元素的物品。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開幕儀式祈求活動順利。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展覽現場。圖/非池中藝術網攝。


林源祥表示,以往觀眾參展時是被動地接收資訊,期待聽導覽、看藝術品。這次的互動式展覽是個挑戰,也是特殊的演出經驗,期望能和觀眾彼此信任、坦然地溝通。



「嗨歌三百首masingkiay 」將在6月18日結束,展場開放時間:

週一休館、週二至週五13:00-18:00

週末跨夜開放,週六18:00-週日18:00

 

*全文授權自非池中藝術網

關鍵字: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