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研究員阮麗蓉在臉書貼文中指出,教育部3月30日公布的台大確認造假論文列表上,楊泮池列名第二作者的世界頂尖期刊論文Cancer Cell 2006,作者即將三度勘誤,台大校方堅不撤稿,遭學界譏笑可以申請世界紀錄。(合成畫面/李昆翰攝、截自阮麗蓉臉書)
台大校長楊泮池在學術生涯尾端捲入論文造假風波,21日將卸下長達4年的校長一職,楊泮池10日主持最後一次校務會議,心情顯得平淡,但不回應任何問題。楊曾在3月自行宣布不再續任,看似對造假案有所交代,但台大懲戒有包庇之嫌、身為校長卻自處寬鬆,學術圈群起撻伐,楊泮池即使黯然下台,也無法讓台大校內師生信服,不少教授都曾公開批判,認為楊泮池已經喪失台大的人文風骨。
學界譏三度勘誤創紀錄
卸任進入倒數,但楊泮池對論文造假一案,仍有未竟之事。台大在去年爆發震驚學術圈的論文造假案,楊泮池與台大生化所郭明良教授研究團隊難辭其咎,但自始至終,台大校方堅不撤稿,第三方監督單位如教育部、科技部消極被動,其中楊泮池列為第二作者期刊論文Cancer Cell 2006,甚至將進行第三度勘誤,被學界譏笑可以申請世界紀錄。
作為被列在國際學術期刊中的論文,竟然連續勘誤達三次,甚至不需要被撤稿,《科學月刊》前總編輯、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蔡孟利痛批荒謬,這些台灣官方確認造假的論文,在國際上仍然被認為是真的,科技部到底是想保護當事人的聲譽,還是保護台灣學術界的聲譽?
蔡孟利直言,已經被確認為造假的文章不撤稿,那論文造假案的處理就不算完成,若台大、國衛院、科技部、教育部等第三方調查單位不積極處理,那就是對造假一案蓄意縱容。
調查單位沒向期刊撤稿
科技部在3月31日的調查報告所認定 11篇造假論文中,楊泮池被列為共同作者的就占了4篇,其中一篇楊泮池掛名第二作者的Cancer Cell 2006論文,於2007、2008年有兩次重大勘誤,卻沒有積極作為,而科技部僅認定楊泮池未違反學術倫理,眾人嘩然。
即使科技部已公布調查結果,但包括Cancer Cell 2006在內等數篇論文,卻始終未從國際學術期刊中撤稿,也沒有任何單位主動向國外媒體發布完整調查報告。蔡孟利表示,若台灣的調查單位沒有主動提供各相關期刊這些長期造假資料,期刊就可能只針對單篇的問題做考量,而讓造假者以勘誤掩飾造假。
若作者本人沒有要求撤稿,那科技部能夠主動去函嗎?科技部生科司司長蔡少正多次回應,根據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規範,其中並無對提供研究經費的單位可以要求期刊撤稿的敘述,因此科技部沒有使力空間。記者近日致電詢問,科技部依然僅作消極解釋,並無意去函至相關國際期刊告知。
「蝦味先可以被下架,那造假論文為什麼不行?」蔡孟利對科技部的回應不以為然,就如同黑心食品,經通報有進口原料造假,相關環保單位稽查後,可針對廠商勒令停業、要求賠償,但科技部對於造假論文的處理,等於是在說,「這些黑心食品,依照國際商業行為的規範中,並沒有指出母國食品單位能主動要求黑心廠商下架,因此衛生單位沒有使力空間。」
科技部稱沒有使力空間
中研院研究員阮麗蓉在貼文中指出,Cancer Cell 2006一文先前已有兩次重大勘誤,現在即將進行第三次勘誤,若再加上2008年作者以回覆形式(Correspondence)回答具名國際同儕的質疑,等於是第四次勘誤,「一點都不正常。」
台灣刊登在國際期刊的學術論文,現在都還沒有撤稿,阮麗蓉質疑,台大的自治精神就是堅持不撤造假論文,勘誤到底?這是創造哪一種揚名世界的台灣奇蹟? 而台大對外的唯一媒體窗口,主任祕書林達德,目前手機仍未接聽,外界無從得知楊泮池對於撤稿問題的處理。
【延伸閱讀】
●郭明良與張正琪仍保有教授資格
●台大調查委員會抓小放大
●11篇造假論文 楊泮池共同掛名4篇
●郭明良研究遭疑誇大
●誰該為台大論文造假事件負責
【熱門影片推薦】
●丹麥夢幻風景之一 數千風箏飛舞天際
●長城修繕危機四伏 騾子大隊成大功臣
●不滿川普禁令 博物館平反伊斯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