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在凱道舉行選舉之夜造勢晚會,希望能實現政黨輪替。(陳愷巨攝)
投票日前夕,凱道的夜色總是由激情點亮。屬於民眾黨的淺藍白色旗海佔滿路面,傍晚才剛過7點,舞台上就喊出現場已有20萬人;隨著夜色更深,小小一方地面宣稱已經有35萬人。且不論這些數字是否科學,民眾黨能有底氣喊出這個數字,從景福門四方湧入的群眾,給了他們絕對的自信。
隨著大批群眾從外圍道路向凱道方向走,經過青島東、中山北,再到景福門,有種重新走在2014反服貿道路上的恍惚感。路上大半是年輕人,大學生、甚至高中生,和臉上還留有初出社會時好奇與亢奮神色的30世代,當然還有帶著小孩來見識民主的年輕父母。
這一切多像2014年的立法院外。政治偶像們高聲宣揚著保衛台灣的理念,號召走出校園、走上街頭的年輕人,挺身對抗握有政治權力卻妄想與敵人交易的執政黨。那時,走上街頭的年輕人們都相信,自己將會改變這個社會,進而改寫這個國家的命運。
確實,當時很多人事物如今已經改變。那時的在野黨後來贏得執政權,率領運動的意見領袖們在政治路上各奔東西,追求的目標與價值也南轅北轍。有人還惦記著當年擋下的屠城木馬依舊在國境之外張牙舞爪,也有人為了政治權力的更上層樓,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創造出截然不同的詮釋。
走在10年後的今天這條道路上的群眾,有多少人知道、記得2014年那場撼動黨國、甚至驚動對岸強敵的運動初衷,在這個晚上顯然無足輕重。當時民間改變政治結構的氣氛,在2024年已經轉化成一種宗教式的狂熱。
政治之路選擇的關鍵,從來不是善惡是非可以論斷,唯一的判準只有能不能說服追隨的群眾。柯文哲站在投票日前夜的舞台上,高聲向支持者宣揚必須拋棄藍綠,國家才能重獲希望時,台下情緒高張的支持者,尤其是懶得聽到長篇大論政治話術的年輕人,該如何理解柯文哲最初怎麼在綠營的支持下進入政治場域?又怎麼解釋不過才一個多月前,柯文哲還積極地想要「藍白合」?或者該問:當柯文哲只要得到他們手中的選票時,他有過一絲如何向支持者解釋的念頭嗎?
距離投票日只剩下幾個小時,經過幾個月選戰的柯文哲在經歷論述、路線,甚至政黨和戰的變化搖擺之後,站在最終舞台上,唯有不斷複誦的政治咒語,催眠式地吸引著支持群眾。不管什麼同時下架藍綠,也別細究到底要把國家還給誰,在投票日前夜的凱道上,數萬擁有同樣信仰的群眾,燃燒著他們的狂熱信仰,等著把柯文哲送上新的權力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