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版圖形成三黨不過半格局,席次最少的民眾黨反因關鍵第三方的角色而成為此次國會選舉的最大贏家。(陳愷巨攝)
第11屆立委選舉在13日同步舉行,儘管民進黨賴蕭配贏得總統大選,但區域立委面對在野黨負面選戰攻勢,以及執政包袱等諸多因素下,席次大幅退步,僅拿下36席區域立委。加上不分區及原住民立委席次,民進黨在國會較上屆整整少了10席,縮水至51席。
國民黨雖然面臨主帥未能發揮母雞效應的劣勢,但少了上屆民進黨總統選舉的旋風效應,多個選區收復2020年失土,區域立委增到36席。儘管政黨票落後於民進黨,仍無損其席次優勢;若加上2席無黨籍友軍,泛藍席次回升至54席,成為國會最大政黨。
上屆選舉僅收穫5席不分區立委的民眾黨,本屆在黨主席柯文哲投入總統大選的帶動下,雖然區域立委全軍盡墨,但不分區立委席次增加至8席。在國會三黨不過半的格局下,席次最少的民眾黨成為藍綠兩大陣營不得不爭取合作的對象,柯文哲與民眾黨也因為關鍵第三方的角色而成為此次國會選舉的最大贏家。
2024大選結果出爐,區域立委連同政黨不分區席次,共16個政黨競逐。相較2020大選,藍營在區域立委收復上屆失土之後,國會總席次回升到54席,政治實力大幅回血,對執政的民進黨形成重大威脅。2月1日立法院龍頭選舉,將是國民黨展現實力的重大戰役,也將決定新國會的權力格局。
贏得執政權的民進黨在大部份選區面臨苦戰,尤其在台中以北縣市,多席現任立委尋求連任失敗,不少選區更呈現些微差距落敗的結果,雖然政黨票有所成長,但未能反映在席次上,最終結果是較上屆國會減少多達10席。
在選戰中,為了對抗國民黨以地方派系見長的候選人,民進黨標榜年輕革新形象的太陽花「這個世代」連線,僅台北吳沛憶及高雄黃捷勝出。而賴清德團隊主導的「民主大聯盟」,從提名階段就狀況不斷,選戰中亦難敵強大競爭壓力,選後黨內提名程序及選戰策略的檢討,勢難避免。
與此同時,賴清德獨善其身的從政風格,使得民進黨在這場選戰中出現中央與地方、總統與立委未能充分合作、相互拉抬的缺口。執政中央如何彌合與基層的合作關係,備戰2026地方選舉,將是黨中央接下來最重要的優先任務。
民眾黨雖然在區域立委上全軍盡墨,但台中蔡壁如的成績仍然展現藍白合作的成果,對未來藍白在國會的競合關係有示範作用。而在黨主席柯文哲個人光環的效應下,不分區大有斬獲。
除了扮演左右國會決議的關鍵少數,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後段名單中仍包括爭議性頗高中配代表等,柯文哲是否繼續採取不分區立委2年輪替的策略,也受到外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