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專家指出,台灣民眾並不像許多人擔心的那麼容易被嚇倒。圖為漢光演習的國軍155公厘榴砲陣地。(資料照片/軍聞社提供)
台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13日以得票率40%贏得大選。外媒與國際政治專家大多指出,台灣無視中國的警告,給予習近平強硬的一擊,選出他「點名批評」的麻煩製造者總統。
選後,外國專家也紛紛開始預測台灣、中國、台海關係乃至於全球局勢,接下來會有什麼發展,有分析認為,「台灣經濟將一切如常」,而且「台灣民眾並不像許多人擔心的那麼容易被嚇倒」。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針對台灣大選結果,引述多名專家評論。其中,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大西洋理事會戰略與安全中心印太組主任加勞斯卡斯(Markus Garlauskas)指出,雖然中國共產黨(CCP)試圖干預台灣選舉,聲稱這次選舉是在「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衰落」之間選擇,中國國台辦還警告「賴清德是引發兩岸對抗和衝突的極端危險」。
但是,北京的恐嚇並沒有嚇倒台灣民眾,可能適得其反,讓賴清德順利當選。就像中國對南韓的強硬政策,反而導致南韓反中情緒高漲一樣。這次選舉結果表明,台灣人並不像中國希望的那樣容易受到恐嚇,也不像很多美國人擔憂的那樣容易被嚇倒,台灣很可能在未來幾年維持民主的「自治現狀」。
這次選舉結果也表明,中國不大可能只用「恐嚇」來統一台灣,未來幾個月中國的任何動作,包括口頭威脅或武力展示,不僅嚇不倒台灣,也嚇不倒其他國家。台灣應該與美國和盟友加強合作,加速做好嚇阻和擊敗中國的準備工作,包括阻止核升級或與中國和北韓的兩線戰爭,以在未來抵抗中國入侵。
另外,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大西洋理事會地緣經濟中心(GeoEconomics Center)非常駐高級研究員馬克(Jeremy Mark)也指出,選舉結果顯示台海現狀將持續下去,政治上,雖然4年內可能都不會有兩岸會談,中國將舉行更具威脅性的軍事示威,北京宣傳機構持續運作,但在經濟上,「一切照舊」。
台灣仍將依賴中國這個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也會繼續依賴台灣半導體和其他電子產品的進口,以及台商投資創造的就業機會,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情況不大可能改變,尤其在中國經濟急遽放緩的情況下。
然而,台海經貿現狀持續,也意味著中國將繼續利用經濟,來脅迫台灣企業,施壓台灣。過去幾年,中國經常禁止某些台灣產品進口,像是去年12月,對台灣某些化學品進口徵收關稅。不過,這些產品都不是台灣主要出口的產品,台灣晶片廠商依然可以出口到中國,只要符合美國出口限制。
中國最具殺傷力的招數是取消2010年的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項協議給幾百種台灣商品提供免稅准入,但其實也只會影響少量的出口。
台灣方面,則可能繼續實施蔡英文政府的出口及投資多元化政策,讓產業鏈「遠離中國」,改往東南亞或南亞。隨著美中局勢緊張加劇、中國經濟政策充滿不確定性,這種趨勢已經加速,台灣在東南亞和南亞的新增投資已經超越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