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滅是成長的開始,會反省、有思辨能力就會在似是而非的覺醒文化中醒來。(美聯社)
當去年10月7日哈瑪斯偷襲以色列引發戰爭後,許多美國人非常訝異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支持哈瑪斯。兩個月後,哈佛大學美國政治研究中心(Harvard CAPS)與市調諮詢公司哈里斯(Harris Insights and Analytics)公布了一份民調,在有關以哈戰爭的相關議題,18~24歲的Z世代呈現與其他世代迥異的觀點,有一半的Z世代支持哈瑪斯(50%),有超過一半的Z世代認為引發加薩人道危機的是以色列(51%),哈馬斯殺害1200多名以色列平民與綁架250人是正當的,因為巴勒斯坦人處於不幸境遇(60%),並認為大多數在加薩的巴勒斯坦人是支持哈瑪斯的(64%),最令許多美國民眾驚訝的是,有51% 的Z世代對於以巴衝突的長期解決方案,主張結束以色列,並將其交給哈瑪斯和巴勒斯坦人。
姑且不論美國Z世代的某些認知是否合於事實情況,但他們會有以上的想法不是沒有來由,在哈佛-哈里斯民調中,有67%的Z世代認同「猶太人是壓迫者階級」的意識形態。此意識形態是源於「批判性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CRT),一套在馬克思主義( Marxism )的批判理論基礎上所發展出來的法律哲學論述,以「種族」代替「階級」,認為美國的法律和制度的本質是種族主義,是要維持白人與非白人(特別是黑人)之間的政治、社會和經濟不平等的一套系統制度,讓白人可以一直處於支配地位。這種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二元論,也應用於以色列──以色列是白人猶太人的堡壘,其種族主義致力於破壞非白人巴勒斯坦人的生活。
美國右派認為,美國Z世代會有「白人/猶太人是壓迫者階級」的意識形態與「多元共融」計畫(DEI,Diversity多元、Equity平等、Inclusion包容)有密切關係,雖然美國左派認為右派在汙名化DEI,但事實會說話。
去年11月「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的民調顯示,有54%的美國大專院校學生接受過DEI訓練課程,其中只有18.1%的學生有接受過反猶太偏見的內容。事實上,連校園外的「多元共融」訓練課程也是如此,曾接受過多次「多元共融」訓練課程的公職人員告訴筆者,內容都只有針對反非裔、反穆斯林、反LGBT、仇女,就是沒有反猶太。可是,反猶太主義一直都存在於美國社會,並非以哈戰爭後才出現,既然如此,要消除偏見、促進包容的DEI訓練課程為什麼不大關注反猶太主義?
前賓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erelman School of Medicine)副院長史丹利.戈爾德法伯教授(Stanley Goldfarb)撰文表示,DEI在賓州大學紮根後,校園內的反猶太主義變得更嚴重,DEI的核心就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二元論,在哈瑪斯偷襲以色列引發戰爭後,與DEI辦公室最有聯繫的校園團體就主導起反猶太主義運動。
一位社區學院的前DEI辦公室主任塔比雅.李(Tabia Lee)表示,自己被開除是因為不符合DEI的意識形態,即使她是黑人,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主導過多元、公平、包容和反種族主義的研討會,但她邀請猶太裔演講者到校園談反猶太主義和大屠殺,就被批評是骯髒的猶太主義復國者、右翼極端主義者,或者,因為嘗試要設定會議議程,就被說是白人言論、白人說教和強化白人至上。
其實,多元、平等、包容是美好的價值,能幫助人類學習相互欣賞、和諧相處,激發更多創新與幸福,但如果DEI帶進「批判性種族理論」,粗糙地將人分成壓迫者和被壓迫者,自然就會對某些族群有偏見,甚至產生仇恨。當然,並不是參與DEI計畫的教職員都認同或會教授學生「批判性種族理論」,但哈佛-哈里斯民調會呈現67%的Z世代認同「猶太人是壓迫者階級」的意識形態,以及79%的Z世代認同「白人是壓迫者,非白人和某些族群是被壓迫者,所以申請大學和就業應受到優待」的意識形態,就表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二元論的確進入到Z世代的生活之中。
不過,幻滅是成長的開始,會反省、有思辨能力就會在似是而非的覺醒文化中醒來。「批判性種族理論」並非新理論,在哈佛-哈里斯民調裡的25~34歲世代,大多數人也接觸過這種二元理論,但超過一半的人認為「猶太人是壓迫者階級」是錯誤的意識形態(56%),只有49%的人支持「白人是壓迫者,非白人和某些族群是被壓迫者,所以申請大學和就業應受到優待」的意識形態。畢竟,在真實生活裡,真的不是白人就會壓迫人,有色人種就不會歧視或壓迫人。
現在許多台灣人也對年輕世代的政治觀點有不解與擔心,何不多點耐心,給予多一些陪伴,其實,很多大人忘了自己也曾如此讓人擔心。真善美還是比假惡醜迷人,要對年輕人有信心!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現居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