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現役「義勇兵三型」ICBM,仍持續定期進行試射作業。(取自美國空軍網站)
有鑑於現役「義勇兵三型」(Minuteman III)洲際彈道飛彈(ICBM)逐漸接近服役年限,美國空軍已展開下一代陸基核子打擊力的更新作業,然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下,使戰力更新所需經費大漲37%,總預算達到1310億美元(約4.11兆元新台幣),觸發相應的美國聯邦政府採購審核程序,未來五角大廈必須向國會提出說明,獲得通過後才可能繼續推行,對於該計畫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路透報導指出,美國空軍於2020年選定由軍工大廠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簡稱諾格),作為美國陸基戰略嚇阻(GBSD)戰力更新計畫的主導廠商,預計以新式「哨兵」(LGM-35 Sentinel)洲際彈道飛彈,取代現役「義勇兵三型」(LGM-30G Minuteman III)飛彈,其中包括更新450座飛彈井以及指管系統、超過1.2萬公里長的纜線,新式運載卡車與659枚飛彈等。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全球供應鏈,加上2023年各國紛紛受到通膨所苦,使得該計畫所需經費水漲船高,美國空軍負責武獲、科技與後勤的助理部長杭特(Andrew Hunter)表示,前述因素使得如今所需的經費,比2020年9月所評估的958億美元增加了37%,達到1310億美元之譜。
報導表示,雖然五角大廈武器系統採購,經常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下發生預算攀升的情形,但「義勇兵三型」更新計畫規模過於龐大,恐因此遭到阻礙。「義勇兵三型」是美國「戰略核三角」(nuclear triad)的陸基元素,該戰力由戰略轟炸機、潛射彈道飛彈,以及陸基洲際彈道飛彈所組成,透過堅實核子嚇阻力,迫使敵對勢力大幅降低實施第一擊的意願。
由於美國國會在1982年時,通過《納恩-麥卡迪法案》(Nunn-McCurdy Act),規定武獲計畫成本若增加幅度達25%,五角大廈就必須向國會提出說帖,針對該計畫的必要性與不可取代性提出解釋。對於陸基核嚇阻能力更新計畫,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議員羅傑斯(Mike Rogers)表示「『哨兵』無疑是美國未來核嚇阻能力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將對此案「積極進行監督,確保美國空軍採取必要措施,因應成本超乎預期的情形」。
根據美國空軍資訊,「義勇兵三型」ICBM從1970年代起投入服役,部署地點包括懷俄明州華倫空軍基地(F.E. Warren AFB)、蒙大拿州馬姆斯卓空軍基地(Malmstrom AFB),以及北達科他州的米諾特空軍基地(Minot AFB),接替的「哨兵」ICBM則預計2029年開始服役,將維持美國核嚇阻能力至20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