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議長並無實際參與法案之提案討論,最主要的職責是主持會議,接見外賓、主持國慶大典等,也等同於是最高民意殿堂的「形象牌」。因此沉穩、莊重為重要的考量。(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雖然僅區區八席立委,但民眾黨的姿態之高卻遠甚於藍綠兩大政黨。因為掌握了關鍵少數,要選立法院長、副院長的人,都非來求民眾黨不可,有點待價而沽的味道。可是,現在如此拉高姿態,但等到二月一日正副院長塵埃落定後,這八席立委的關鍵影響力就消失,而僅是單純的絕對少數了。也就是說,關鍵少數的「賞味期」,其實僅剩幾天而已。民眾黨立委未來要推動法案,尋求聯署,就得反過來求兩大黨的立委了。所以現在的高姿態,其實並不利於未來四年的問政。
民眾黨擔心現在若於正副院長選舉時,表態支持藍或綠的人選,將會被譏為是小藍或小綠。白營既然不可能自提人選,也不能放棄不投票,所以在藍、綠的人選人中,非得選一個支持的對象不可。而且立法院開議後,民眾黨的八席立委若分散到各委員會去,也頂多一席,不跟藍綠合作則孤掌難鳴,絲毫起不了作用。所以不應畫地自限,認為跟藍或綠合作,就是小藍或小綠。民眾黨既然號稱超越藍綠,因此未來合作推動的法案,也可以不必拘泥於藍綠,而以民眾福祉為最大依歸。
因此民眾黨在眼前的國會議長遠舉時,其實也可以針對「人」來投票,不必管他是藍或綠的候選人,應以理念跟自己最契合的為考量。可各別評估誰是最合適的院長、副院長?或者反過來說,就檯面上的人選中,看看誰是最不合適的人選?
國會議長並無實際參與法案之提案討論,最主要的職責是主持會議,接見外賓、主持國慶大典等,也等同於是最高民意殿堂的「形象牌」。因此沉穩、莊重為重要的考量。就功能而言,應該盡量保持客觀中立。在各政黨發生衝突時,國會議長更必須扮演協調者的角色,不能自己也跳下去打混仗。從過去的王金平到現在民進黨的游錫堃,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的院長,都是個性相對溫和的人,王金平更被朝野都稱為「公道伯」,不會因本身是國民黨,主持會議時就偏袒國民黨。更重要的是,立法院長必須熟諳議事規則,否則會一團亂。就此功能而言,若僅擅長表演作秀,或政黨意識太強烈者,似乎就不合適了。
※作者從事環保服務業
因此,民眾擔心會被貼上小藍或小綠的標籤,是外來的,其實沒有那麼重要,要緊的是是否有自己的政黨理念與問政特色。眼前的院長選舉,民眾黨可不必管藍綠,針對「人」投票。未來的問政也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