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如果依然墨守成規,堅持自己的立場,毫無彈性,之後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無論如何談兩岸,都很難讓中共滿意。(資料照片/攝影:張哲偉)
台灣大選落幕了,民進黨賴清德當選新一屆總統,超過七十幾個國家或組織發表祝賀,代表民主台灣被實質的承認。台海和平穩定、民主台灣與一個中國政策可以並存且並沒有衝突,因此中國國台辦的聲明,除了對大選結果說:民進黨不能代表「島內」主流民意以外,一再聲明台灣是「中國的台灣」,台灣問題屬於中國內政。中國緊張不是台灣的選舉結果,而是世界各國對台灣主權的承認。
從113選舉到520就職之間,中國最關注就是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演說,如何談兩岸關係,成為重中之重,甚至遠重過於人事佈局。賴總統可能會選擇一種更為謹慎和策略性的方法來處理這一敏感話題。如果提及兩岸關係的現狀,強調維持現狀的重要性。這涉及到不激化兩岸矛盾,同時保持台灣的穩定與繁榮。可能會提出繼續進行兩岸之間的對話與交流,但在一個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但我們看看陳水扁前總統與蔡英文總統首次就職的演說,也沒有讓北京有善意的回應。
陳水扁2000年520就職,提出四不一沒有,不會宣布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議題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做為陳水扁政府處理兩岸立場的明確表態。中共認為陳水扁的「善意和解」缺乏誠意,北京給了一個「聽其言、觀其行」的定性。
蔡英文2016年520就職: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我們也將努力維持現有的機制。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並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
我所講的既有政治基礎,包含幾個關鍵元素,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是歷史事實;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第四,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
蔡英文特別談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與兩岸關係提條例,但中共第一時間卻發表認為沒有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說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因此我們不能以北京的標準來談兩岸,既然談都無法解套,乾脆都不談,才能破解這珍瓏棋局。
中共如果依然墨守成規,堅持自己的立場,毫無彈性,賴清德總統任何提法都很難讓中共滿意,或許可以跳脫舊思維,就職演說只著墨內政,如經濟、司法改革等議題。這不僅回應了國內民眾對改革的期待,也可能是避免在兩岸議題上過於強硬的一種策略,但不談不代表不重要,中國近期最火紅的連續劇「繁花」,裡面一直出一句話「不響」,不響不代表沈默,而是一種留白,凡是我不想講的、不能講的,講了為難自己、為難別人,不響這也是作者的態度。
「不響」的兩岸關係,不講,緊張會是北京不會是台北,或許也是一個新契機,兩岸關係要務實不要務虛,兩岸恢復交流,沒有意識型態,只有從交流中解決問題才是正辦。
※作者為淡江大學外交系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