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尊重大學自主是民進黨找回流失青年選票的第一步

賴彥丞 2024年02月03日 00:00:00
尊重大學自主、停止政治干預校園,是民進黨找回流失的青年選票之重要第一步。(美聯社)

尊重大學自主、停止政治干預校園,是民進黨找回流失的青年選票之重要第一步。(美聯社)

縱使正副總統選戰獲勝,民進黨各方依然在檢討為何四年來青年票大幅流失。

 

因個人是研究所學生,故以校園議題為主來探討為何民進黨會在短短四年流失許多中間選民和年輕族群之選票。民進黨逐漸失去年輕人的支持,除了低薪、高房價、民生壓力等大環境與執政者疏於社會溝通與政績資訊正確宣傳之外,與黨有關之一系列負面事件比如八年執政頻頻與各大專校院衝突不斷,更是遠離知識青年(大學學歷以上者)的支持,更讓中間選民覺得執政黨似乎需要被「有效制衡」而造就如今國會三黨不過半的情勢。

 

民進黨流失青年票的問題癥結:

 

一、「最愛跟大學開戰的政黨」形象嚇跑知識分子、重傷社會觀感:

 

檢討蔡政府八年執政,依序發生:陸生招募「承諾書」風波(2017年)、台大校長管中閔聘任事件(2018年)、清大「海峽清華研究院」事件(2021年)、《大學法》修法草案爭議(2022年)與台大林智堅論文抄襲醜聞(2022年),民進黨全黨上下屢屢各大專校院發生各種大大小小的鬥爭,「政(治)、教(育)衝突」的情形,堪稱總統直接民選以來歷屆中央政權最嚴重。

 

這段期間的大學校園面臨21世紀最嚴重的政治干預,連大學跨校團體諸如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都等一再大力呼籲蔡政府應尊重大學自主與學術獨立,就算當中大學校方不一定都是全部有理的,但是綠營「最愛跟大學開戰的政黨」之負面形象早已重傷社會觀感而連帶影響選情,執政黨種種「對付」大學的行徑引發學界、知識青年的反彈,也在考驗台灣人民的忍耐度,更使得某些大學在學的國務青(民進黨青年人才培育組織計畫)可能必須在「挺黨」與「挺學校」之間作痛苦抉擇。

 

其實民進黨可以透過「換位思考」來探討——比如在管中閔聘任案(連賴清德自己在2019年5月的受訪影片都坦承該案「民進黨有很多檢討空間」,詳見文末重要參考資料)可以「換角色」反思:如果今年是親綠的台大教授比如范雲當選台大校長,而此時中央政府是國民黨或民眾黨執政,而藍白也用當年綠營「卡管」的手法來「對付」范教授,動用各種行政機關、政治手段來拒絕聘任范雲並要求台大遴委會須重啟校長遴選,試問民進黨人覺得這樣可以嗎?社會的觀感能接受嗎?如此還有大學自治嗎?

 

現行校園中立(行政中立、教育中立)的法規,就是確保校長在校務上須保持政治中立而不能偏頗任何黨派,所以其實根本不必擔心校長當選人的個人政治傾向會讓大學充斥特定政黨色彩,畢竟校內師生支持藍綠白等各黨都有,校長要是偏向任何一黨,其他黨派的校內師生支持者自然會監督、批判之。

 

二、林智堅論文抄襲醜聞餘波仍在,在學或畢業的研究生仍有不滿:

 

多年來絕大多數研究生都寫過論文才能畢業,黨內同志林智堅的論文抄襲醜聞,起初從否認抄襲、攻擊台大學倫會公信力而大喊「是非可以這樣顛倒嗎」,到去年才終於道歉、撤回訴願並坦誠論文確有「瑕疵」,而當初不妥的「全黨挺一人」引發社會尤其是研究生的強烈反彈,自2022年寫下創黨最慘地方選舉敗績至今仍餘波未平,部分知識青年「餘怒未消」至2024大選。而如果論文學倫審議結果不如己意就說「學倫會被政治介入」,那這跟最近某些狂熱柯粉眼見柯文哲落選就造謠「選舉有作票」有何不同?

 

三、特定挺綠學生意見領袖在校園的政治相關活動惹議而導致觀感問題:

 

某些大專校院的跨校學生聯合團體、學生自治組織或政治性學生社團,特定人士在校園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中,這些挺綠學生意見領袖沒有在政治相關的言行表態上拿捏好政黨與校園的分際,或忘了學校或學生會應屬於不分黨派的全體學生(同學們在學生自治選舉投票給他們是希望其做有利於學權的事而絕非「授權」認同候選人的政治立場或政黨傾向),進而引發學生對民進黨的反感,啟人疑竇而使同學們「感覺」是否為綠營在背後指使這些人,民進黨因此無辜被波及。平時大家可能對這些「(政)黨、(學生)會不分」與「(政)黨、(學)校不分」的爭議行徑敢怒不敢言,但選舉一到就會把這股不滿反映在選票上。

 

民進黨流失青年票的建議解法:

 

一、民進黨要找回創黨價值以落實「大學自治」,府院黨要學會尊重學術機構:

 

而「黨政軍退出校園」相關理念早寫在1986年民進黨的創黨黨綱裡,內涵包含大學自治、學術自由、行政及教育中立,難道黨綱白紙黑字寫的創黨精神可以如此說話不算話?大學要「自治」就必須完全撇除「黨治」,明明許多綠營政要曾經歷過威權時期黨國體制、黨校不分對校園的傷害,民進黨過往也曾積極向黨國政府爭取校園擺脫政治控制,而屠龍勇士最該注意的就是避免自己變成新惡龍。

 

未來府院黨要在以良性對話溝通、尋求共識而非蠻幹之方式跟大專校院互動(尤其是未來可能面臨《大學法》修正案議題),充分尊重學術機構才能贏回知識分子的支持、扭轉過往「最愛跟大學開戰的政黨」負面形象,未來黨公職言行應盡力避免可能造成學校困擾之事。

 

二、從高層黨公職到基層國務青要學會拿捏好政治與教育的分際:

 

高層黨公職別把大學當「黨校」,國內大專校院可不是「台灣民主學院」;對於基層國務青而言,可於青年人才培育加強分際拿捏之宣導、督導措施,謹守分際的人之政治路才會走得長遠。

 

三、爭取青年認同請用正當手段而勿「狗急跳牆」:

 

有位中常委在選後檢討上大喇喇地說民進黨今後要大舉進入校園搶青年票,為了政黨利益就想動校園的歪腦筋。對此筆者鄭重呼籲要爭取青年認同應該用「正當手段」進行,假如是要干預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破壞大學行政及教育中立、不當滲透與介入大學學生自治組織等等絕非正途且只會帶來反效果,柯文哲的「高中小草證」引發家長界大反彈即是一例。一個政黨有良好的政治文化才能真正吸引年輕有志之士,一個國家有良好的政治文化才能讓社會真正民主又進步。

 

尊重大學自主、停止政治干預校園,是民進黨找回流失的青年選票之重要第一步。

 

※作者為研究生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