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AI及區塊鏈專家美名的「寶博士」葛如鈞,也踏入虛擬貨幣投資行列。(合成畫面/取自美聯社、shutterstock、葛如鈞臉書)
近年來風靡全球的虛擬貨幣,在多數先進國家已成為主流交易媒介之一,也引起國內一波「挖礦潮」。而在第11屆立法委員當中,被譽為區塊鏈名家的「寶博士」葛如鈞,登記參選的財產申報中持有知名虛擬貨幣「比特幣」(BTC) 及「以太幣」(Ether,簡寫為ETH)。回憶過去為何踏入「幣圈」?葛如鈞坦言起初是為了大學的研究才購入,豈料買進比特幣兩周後,價格大跌超過60%,讓他苦笑坦言,虛擬交易市場並不是穩定的市場,「台灣目前的區塊鏈交易也尚未成熟,未來我擔任立委就會積極推動相關立法,讓虛擬貨幣成為每個國民的基礎知識。」
「2014年我在美國求學的時候,因為學術研究跟學習為主要目的,這才踏入了虛擬貨幣的世界。」有著AI及區塊鏈專家美名的葛如鈞說道,此次財產申報中,共持有1.11顆比特幣,以及29.89顆以太幣,市場價值高達131萬及193萬元。
葛表示,當時學校課程教到區塊鏈跟虛擬貨幣市場,為了要嘗試新科技並實驗交易過程才會購買,當時並不把這兩種虛擬貨幣當作投資,因為當時的區塊鏈技術還非常不成熟,風險也很高。
葛如鈞指出,當時對虛擬貨幣存有一定的疑慮,覺得它不是一種真的貨幣,但科學跟資訊技術是需要研究的,當他真的買入比特幣跟以太幣後,發現其實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虛無飄渺。
葛笑稱,就像很多人會說某款手機遊戲很好玩,但沒有實際遊玩的旁人就無法了解,「比特幣給我的感受一開始也是很遙遠,但真的買下去之後,其實也就是一種個人的資產或收藏而已。」
葛如鈞回憶,當時他買了比特幣之後,價格在兩個禮拜內大跌超過60%,看了十分心疼,覺得為學術研究付出巨大代價,荷包受到很大的傷害,「嘗試新科技需要強大的實驗精神跟勇氣,心理素質也必不可少,絕對不要用賺錢、股票交易的心態購入虛擬貨幣。」葛表示,虛擬貨幣是否能視為一種金錢衡量,要看各國法律的規範,在法規跟技術不是那麼普及的情況下,如果把虛擬貨幣作為投資標的,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葛如鈞指出,目前台灣整體的虛擬貨幣環境還在建設當中,雖有交易所及公會成立,但也有很多詐騙集團用「假區塊鏈」作為包裝,騙取對新科技不熟悉的投資者。葛表示,國民黨提出「AI打詐國家隊」,就是針對使用虛擬貨幣買賣詐騙的集團祭出重刑,並針對金融應用來落實相關法規,學習美國將虛擬貨幣扶持為ETF投資的一部份,分類梳理各種虛擬貨幣的各種類別,讓數位資產成為每個國民都要認識的基礎知識。
「中央政府跟行政部會應該要拿出改革的態度跟基礎框架,放手讓新科技發展的同時,注意不能淪為詐騙、洗錢及黑金的犯罪交易。」葛如鈞強調,台灣政府單方面想將虛擬貨幣歸類為金融產品,但其實區塊鏈可以有很多用途,例如清華大學幾個科系就曾用NFT作為畢業證書,持有以太幣也可作為個人身分憑證,台灣若要跟上國際潮流,就必須在法律思維上參考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先進國家。
「虛擬貨幣市場其實就像是投票一樣,如果你支持這個幣別,那就去幫忙挖礦,讓這個虛擬貨幣得到大眾的認同。」葛如鈞形容道,選舉是透過全國人民的選票產生共識,選出總統、立委、議員或縣市長,愈多人支持的政治人物愈有價值,虛擬貨幣也一樣。葛表示,大眾不會用金錢去衡量選出來的政治人物,虛擬貨幣也不能單單用價值來區分,有些挖礦者甚至會蒐集沒有流通的幣別作為收藏,跟投資、金融沒有直接關連。
葛如鈞說道,他進入國會之後,希望可以梳理清楚區塊鏈的各種分類,將學術研究跟產業劃出區別,為學術研究創造一片淨土,同時為虛擬貨幣交易打造好的環境,重擊詐騙集團的欺騙行為。葛強調,區塊鏈作為全球都在發展的新型產業,台灣政府千萬不能因疏於了解就抗拒趨勢,否則政府單方面的打擊跟扼殺產業創新,只會讓好不容易訓練出來的區塊鏈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