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繁花》紅遍中國 民眾懷念昔日榮光是對現狀的不滿

洪毅 2024年02月14日 19:00:00
電視劇《繁花》讓許多中國觀眾懷念起那個到處是機會的年代。(取自@watson_view)

電視劇《繁花》讓許多中國觀眾懷念起那個到處是機會的年代。(取自@watson_view)

中國電視劇《繁花》大受歡迎,也不免讓人將1990年代與中國當今的政經環境做一對比,英國《經濟學人》影評文章指出,這部央視播映的電視劇似乎是想讓大家「向前看」,卻激起不少懷舊情懷,甚至成為一種隱晦的、對現實表達不滿的情緒。

 

《經濟學人》的文章指出,這部改編自金宇澄同名小說的《繁花》會在央視播出,本身就已不尋常:主人翁是1990年代初期充滿俠盜精神、辛苦打拚的上海企業家,在深夜舞廳觥籌交錯中,只為達成協議、交換股票資訊、應付敵手的一員。

 

 

1992年10月的上海外灘。(資料照片/美聯社)

 

央視節目的典型題材是呆板整齊、紅旗揮舞,主人翁多半是打擊犯罪的警官,辛苦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或英勇的解放軍等,而《繁花》卻截然不同,講述胡歌飾演的「阿寶」從工廠工人成為一代商業奇才的故事,連出現在劇裡的外貿官員,還會自掏腰包退還商人的「送禮」。

 

得到官媒讚譽的《繁花》,反映的是北京當局的寄望及恐懼,契合當局對鼓勵消費振興經濟的想望,據信有取得相當成果,因為共黨報刊稱,這部劇帶動了上海旅宿及餐飲的業務;另外,在近年來當局嚴厲打壓企業,民怨沸騰之際,希望藉主人翁企業主的身分起到安撫的作用。

 

上海市南京路,攝於1989年9月。(資料照片/美聯社)

 

只不過當北京當局策略性的,希望藉《繁花》「向前看」時,在網路上卻看到許多讚揚是在「向後看」,許多網友分享了「《繁花》年代」的回憶,那個普通人靠著運氣、關係和努力就能翻身的時代。

 

在《繁花》主要取景地上海黃河路上,現在遊人如織,劇中出現的酒家、飯店甚至美食,都受到民眾追捧,但這種懷舊卻是隱晦地表達不滿,1名25歲、特地從杭州坐火車到上海的年輕人表示,也許一些人看了《繁花》後會有創業的想望,「一些人會覺得他們已錯過了時機」。

 

1名50歲婦女表示,改革開放初期,是個充滿希望,各種新體驗接踵而來的時代,「我們很幸運生在那樣的美好時代」,並指現在都變了,變得壓力更沉重,在《經濟學人》探訪團隊繼續追問之後,她卻說:「不方面直接講」,這牽扯到很多因素,「例如政治」。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