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史、中國史、東亞史 都應歸入世界史

藍弋丰 2017年06月27日 00:02:00
過去歷史課本總把中國史跟世界史一刀切開,把全球連動的歷史割裂,造成歷史前因後果不連貫而碎片化,只成為難以背誦的考試難題,當然會被討厭。台灣史也一樣,若是把台灣從世界史割裂,學生當然覺得莫名其妙,甚至覺得枯燥無趣,完全達不到引起學生對台灣史地興趣的作用。(湯森路透)

過去歷史課本總把中國史跟世界史一刀切開,把全球連動的歷史割裂,造成歷史前因後果不連貫而碎片化,只成為難以背誦的考試難題,當然會被討厭。台灣史也一樣,若是把台灣從世界史割裂,學生當然覺得莫名其妙,甚至覺得枯燥無趣,完全達不到引起學生對台灣史地興趣的作用。(湯森路透)

社會科新課綱草案預定將「中國史」放到「東亞史」之中,並凸顯「台灣史」,又引起歹戲拖棚的政治討論,其實,這或許是我們完全重新檢視歷史教育的大好時機,挑明了說,過去國民黨把歷史課當成大中國思想教育的工具,效用如何?我們這一整個受過這種歷史課本荼毒的世代,太清楚不過了:結果是沒有人把歷史當一回事,歷史等於「枯燥無聊、沒興趣」,聽到歷史就覺得想睡覺。不僅國民黨的思想教育沒能成功,更糟糕的是徹底賠上了歷史本來的用途,導致台灣人覺得歷史「沒路用」。

 

俾斯麥曾經炫耀他的成功法則:「愚昧的人才從自己的經驗學習教訓,我喜歡從別人的經驗學習,從一開始就避免自己犯下錯誤。」而歷史就是別人的經驗的總成,能了解歷史的人,可以贏在起跑點上。最好的例子,就是拿破崙。不論當代還是後世,不論喜歡或痛恨他的人,都承認拿破崙是不世出的名將,但是拿破崙真的是戰爭天才嗎?不,戰史專家發現拿破崙畢生從未發明新的戰術或戰略,他自己也承認,那都是從歷史上學習而來,熟讀「亞歷山大、漢尼拔、凱撒、古斯塔夫、屠雲尼、尤金親王和腓特烈,一讀再讀他們83次的戰史,以他們為模範。」

 

歷史不僅可以成就拿破崙的王霸之業,也被用來拍攝成無數受歡迎的影視作品,金庸武俠小說之所以鶴立雞群,其中很大原因在於他的故事融入歷史,由此觀之,歷史應該很有用、很有趣,為何會搞成台灣人聽到歷史就想睡?最明顯的原因,當然是過去國民黨把歷史當成大中國愛國教育,也別說歷史,音樂、美術也一樣,當音樂成了愛國歌曲,美術用來繪製政令宣導,有幾個人會喜歡或覺得有趣?

 

誰讓歷史變得沒用 無趣

 

除此之外,還有更深層的因素,那就是過去歷史課本把中國史跟世界史一刀切開,把全球連動的歷史割裂,造成歷史前因後果不連貫而碎片化,只成為難以背誦的考試難題,當然會被討厭。

 

譬如,歷史課本把太平天國歸為內亂,英法聯軍歸為外患,英法土俄打了克里米亞戰爭則歸到「世界史」,結果全都連不起來,幾乎沒有學生(或老師本人也沒有)意識到,太平天國和英法聯軍其實同時發生,而且就接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後。

 

英法為了力挺「歐亞病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對抗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併肩作戰,緊接著又來一起攻打「東亞病夫」大清帝國,而太平天國不僅本身遮斷了華中,也造成全國各地民變蜂起,滿清僅存還控制的廣州與北京,又慘遭英法聯軍打爆。那滿清怎麼沒有滅亡?

 

這就回到克里米亞戰爭的起因,由於「歐亞病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衰弱而漸漸瓦解,引來俄國覬覦,英、法兩國為了阻止俄國擴張,不得不聯手援助鄂圖曼土耳其,才與俄國打了這一場勞民傷財的大仗。然而,俄國趁著英法聯軍,對璦琿城放了幾砲就簽下《璦琿條約》,當英法佔領北京,俄國一兵未出,也跟著沾光簽下《北京條約》,輕鬆割走大片土地,往東亞的擴張大躍進。

 

英法為了阻止俄國擴張,自克里米亞戰爭聯手從俄國手中拯救「歐亞病夫」以後,再度聯手拯救才剛剛一起修理過的「東亞病夫」,不僅是出現「常勝軍」、「常捷軍」,提供的武器火力以及軍艦介入,奠定了滿清擊潰太平天國與其他民變而能「同光中興」的基礎。

 

這樣的神奇轉變,如果不從整個世界史來看,不知道英俄之間持續百年的「大賽局」,根本無法理解英法為何會突然轉頭援助滿清。

 

台灣史也很枯燥

 

不僅中國史會發生這種問題,台灣史也相同,台灣自古以來就與全球變化息息相關,在上古時代就是南島民族遷徙的重要基地,日後不論荷蘭時代、滿清時代、日本時代,也全都是世界史重大變化的結果,若是把台灣從世界史割裂,學生當然覺得莫名其妙,甚至覺得枯燥無趣,完全達不到引起學生對台灣史地興趣的作用。

 

以荷蘭時代來說,為何台灣會有荷蘭時代,荷蘭時代為何同時又有西班牙在北台灣建立據點,最後荷蘭還攻陷基隆趕走西班牙人?若從台灣為中心來看,根本只是一堆背也背不起來的瑣碎事件,自從歷史課本逐年強調台灣史以後,許多讀者都曾向我抱怨:為何台灣史這麼無聊!

 

其實台灣史一點都不無聊,而是浩瀚又驚心動魄,是因為把課本台灣從世界割裂才變得超無聊。以荷蘭時代來說,台灣之所以有荷蘭時代,根源是長達80年的荷蘭獨立戰爭,荷蘭從1566年起開始反抗西班牙統治,雙方在歐陸血戰發生無數可歌可泣戰役,荷蘭由於難以在純粹陸軍作戰上勝過西班牙,擬定海上包圍大戰略:出兵攻擊所有西班牙鞭長莫及的海外殖民地,讓西班牙因為殖民地收益斷絕而被迫投降。

 

當時,菲律賓馬尼拉是西班牙的重要貿易基地,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有豐富的銀礦,將白銀運來馬尼拉,前往使用銀兩為貨幣的中國採購絲綢等商品,再經馬尼拉中轉,運回歐洲或美洲銷售,史稱「馬尼拉大帆船貿易」,這是西班牙的重要財富來源,為了打擊西班牙,荷蘭決定在中國附近找個地方建立基地,可用來襲擊騷擾西班牙貿易船,或是競爭與中國的貿易,進可攻退可守。

 

台灣其實打過獨立戰爭

 

荷蘭兩度選擇攻擊葡萄牙(葡萄牙於1580年遭西班牙併吞,到1640年才恢復獨立)佔有的澳門,但是失利,改佔據澎湖,又兩度都遭明朝將領驅逐,不過明朝認為台灣不屬於明朝版圖,荷蘭人任意佔領也無妨,於是荷蘭人就到台灣建立基地,這就是台灣荷蘭時代的開始。當西班牙警覺到荷蘭已經在台灣建立基地,當然不會坐以待斃,於是就進軍基隆,建立據點並逐步擴張,以牽制荷蘭基地,開啟了北台灣西班牙時代。兩方當然必有一戰,最終在1642年荷蘭攻破基隆,西班牙退出台灣。6年後,1648年,荷蘭獨立戰爭也隨著三十年戰爭一同結束,荷蘭獲得獨立,並興起成為海上強權。

 

台灣其實打過獨立戰爭,只是打的是荷蘭獨立戰爭,台灣的荷蘭時代始於荷蘭獨立戰爭的全球大戰略,西班牙時代則正是荷蘭獨立戰爭的一部分。如果不從世界史來看,又怎能貫串理解?而荷蘭的興起,承接葡萄牙開啟的大航海貿易,之後荷蘭的威廉策畫光榮革命,入主英國國王寶座,一併把荷蘭的海權與經濟中心地位帶來英國,使得接下來倫敦成為歷史中心,英國踏上成為「日不落國」的道路,開啟「第二次英法百年戰爭」,中間經歷七年戰爭、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以拿破崙戰爭作結,戰後又開啟了前述的英俄「大賽局」。

 

英俄大賽局不僅挽救了滿清,英國也同時全力扶植日本成為另一個遠東防俄棋子,而有了日本的飛速崛起,進而能夠挑戰滿清打起甲午戰爭,結果是《馬關條約》,台灣進入日本時代。但是,當日本於日俄戰爭中擊敗帝俄,將俄國打為二流國家,英俄大賽局也跟著結束,英國不再需要日本防俄,英日同盟雖然還在卻已經名存實亡,反而是為了大包圍新興德國,轉頭與百年死對頭俄國簽下英俄同盟,很快演變為第一次世界大戰。

 

「單打雙不打」的天下奇戰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沒有得到賠款,又失去英國的支持,雖然打勝仗,國力與財政卻陷入困境,內部發生重重危機並導致軍閥化,惡向膽邊生,想靠對外侵略佔領資源地區以繼續運作國家戰爭機器,終於一路走向太平洋戰爭,慘遭戰敗,也一併結束了台灣的日本時代。

 

世界史環環相扣,密不可分,台灣的命運其實一路都與世界史的主軸密切相關,到了國民黨時代也一樣,國人熟悉的八二三炮戰,起因是冷戰世界主軸下的中東危機,背景是冷戰主軸下的美蘇中矛盾,不從世界史看台灣,不可能理解為何八二三炮戰會打成「單打雙不打」的天下奇戰。

 

哲學家黑格爾曾說:「歷史帶給人類最大的教訓就是,人類永遠不會從歷史學到教訓。」的確,過去割裂中國的中國史,造成整世代學生特別討厭歷史、嫌歷史沒用,逐漸改為重視台灣史之後,也一樣重蹈覆轍,又造成一整個世代學生特別討厭台灣史,根本違反最初規畫台灣史的目標,該是學到教訓的時候了。

 

歷史應該還原為純粹累積人類智慧的社會科學,不再是政治工具,也不該依國別割裂,歷史就是只有一個世界史,過去切分成國別史、區域史的方式,已經造成無數問題,不僅是歷史教育,全球歷史學界也一直反省過去的領域劃分方式,造成許多研究上的盲點,思考應該用更全面整合的方式研究歷史。值此「中國史」對「東亞史」討論,或許我們該徹底重新思考,別再分台灣史、中國史、東亞史,通通都畫歸為世界史,以世界來看世界,才是最恰當的辦法。

 

※作者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轉行出版、產業分析、業餘歷史研究,著有《橡皮推翻了滿清》、《明騎西行記》等書,譯作有《紙牌屋》等,現任科技新報數位內容行銷總監/台灣世代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

 

【延伸閱讀】

●【我家改新課綱你也有事】環時批:蔡英文為報復中國 加速台獨

 

【熱門影片推薦】

●你今天emoji了沒?

●文在寅籲中國協助約束北韓

●DNA揭密貓咪與人類的萬年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