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雖然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但整體的人口數依然是最龐大,經濟規模的消費量便成為習近平救經濟的利器。(美聯社)
二十大之後,中共中央所召開的會議,習近平是否親自出席,成為重大指標,沒有習近平出席的中央會議,會議結論只剩下華麗詞彙的堆疊,如「發展高質量的經濟成長」等等,習近平親自出席且下達指示,就成為全國的指標,成為各省市政府的KDI。
近期習近平出席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三點指示經濟政策:大規模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在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成長率維持5%的亮眼數字,但失業率、外銷、房地產、到股市幾乎都是走跌,三架馬車的經濟也都疲軟,習近平開出的藥方,就是從「消費」著手,且從大量的消費切入,習近平的藥方其來有自,從中國的發展經驗找解藥,但老藥方能解決新時代的新問題?
集中大消費的年代,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台灣開放返鄉探親,當時返鄉探親必備「三大件、五小件」,三大件是指冰箱、電視、洗衣機,五小件如相機、收音機、電鍋、縫紉機等等。也帶動全國人民「集中消費」買家電的年代。
九零年代末中國進入「集體消費」手機時代,每個人存了幾個月的薪水就是購賣時髦新玩意「手機」,接續中國人進入瘋狂「購屋」的二十年,全中國人用幾個家庭集體一輩子的存款去更買一個房子,中國建築面積一年翻一翻,經過二十年下來,無論建築的面積或建築的量都已經嚴重失控,房產的泡沫,二千萬戶的爛尾樓(新婚夫妻加上兩邊父母涉及1.2億人口)直接間接造成消費的萎縮。
中國雖然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但整體的人口數依然是最龐大,經濟規模的消費量成為習近平救經濟的利器,不過,如何激起「消費欲望」?在2008年產能過剩時推出四兆家電下鄉運動,強制農村買家電。習近平搖身一變成為最強的業務員,下達「舊換新」,尤其重中之重「新三樣」──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全國集中把油車換電動車,尤其是中國制的電動車,如此從製造到消費都留在中國,每年中國汽車消費量高達2700萬輛,如果換成每年電動車銷售加上舊換新能達四千萬輛,三架馬車的「消費」就能帶頭跑起來。
理想是很豐滿,現實是很骨感,電動車市場還沒有帶動中國的消費,電動車已經進入價格廝殺的紅海,果真這是一條血路,電動車帶頭三架馬車,更殺入傳統工業大國,這些傳統汽車大國紛紛築起高牆,預防中國廉價電動車殺入。
舊換新刺激消費,能挽救中國的經濟?各地即將迎來不斷創新「舊換新」的政策,老屋換新屋、老車換新車、舊換新送戶籍等五花八門,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讓我們拭目以待,習近平的魔力。
※作者為淡江大學外交系中國大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