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爾夫人會怎麼面對這場與加薩的戰爭?

張良任 2024年03月02日 07:00:00
在贖罪日戰爭裡,梅爾夫人展現出她沉著、果斷、堅毅的一面及靈活的外交手腕,帶領以色列度過嚴峻的生存考驗,她也贏得了「鐵娘子」(Iron Lady) 的稱號。(采昌影業)

在贖罪日戰爭裡,梅爾夫人展現出她沉著、果斷、堅毅的一面及靈活的外交手腕,帶領以色列度過嚴峻的生存考驗,她也贏得了「鐵娘子」(Iron Lady) 的稱號。(采昌影業)

最近看了一些講述以色列第四任總理梅爾(Golda Meir)夫人的紀錄片及去年12月上映的贖罪日戰爭電影,不禁聯想到如果她是現在的總理會如何處理跟加薩之間的戰爭?

 

1988年5月梅爾出生在烏克蘭的基輔,他的父親很擔心猶太人會遭遭到屠殺,就想方設法在1906年移民到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密爾瓦基。年紀稍長,她為了逃婚去了丹佛市,在那裡接觸到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及工會運動,這對她以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921年他跟莫里斯梅爾森(Morris Meyerson) 結婚之後遷至巴勒斯坦定居,這是梅爾同意結婚的先決條件。

 

當時流散到全世界的少數猶太人逐漸回到巴勒斯坦,他們生活在集體農場(kibbutz)中,那是一種混合了烏托邦主義和錫安主義的共同社會生活形態,也可以說是以色列式的人民公社;所有的人生活在一起,分享公社中的一切,過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集體生活。

 

梅爾心甘情願,享受務農的生活,她不辭辛勞學習各種農業技能,從一竅不通變成了養雞、杏仁樹種專家。她在集體農場中展現出刻苦耐勞的形象與領導的能力,而被推選為以色列總工會(Histadrut)的代表,這是她步入政壇的起步。之後,她也逐漸成為猶太社區婦女界的代表。

 

1934年他被推薦到猶太工人總工會執委會工作,實質上就是巴勒斯坦猶太人的內閣。

 

1938年納粹在歐洲殺害大批猶太人,美國總統羅斯福召集會議討論世界各國如何接納猶太難民的問題,梅爾代表巴勒斯坦猶太人與會。二次大戰期間梅爾夫人致力於猶太復國的目標,並做為與英國托管政府談判的代表之一。猶太人應該有尊嚴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且有自己的國家,就成了她一生奮鬥的目標。

 

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獨立,根據的是聯合國大會第181號決議案。梅爾夫人也和其他23人一起在獨立宣言上簽了字。但巴勒斯坦人認為聯合國的決議不公平,就發動對初生的以色列國的戰爭。當時的猶太社區經濟及財政十分困難,向外國購買武器也缺乏經費,梅爾就前往美國進行遊說活動,募集到了5000萬美元,在當時是一筆大數字。她的成就獲得第一任總理本古里昂(Ben Gurion)的稱讚,肯定她對以色列生存的重大貢獻。

 

1956年蘇伊士運河戰爭時間,梅爾夫人擔任外交部長,負責對美英法政府的聯絡。在此之前,美國政府對於中東的事物極少參與,之後美國才逐漸介入中東地區的事物,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吃重。梅爾夫人成功扮演折衝的角色,在美歐、在以色列都受到很高的推崇,打破了以色列外交的困境,也累積了她的政治資本。

 

1969年3月梅爾夫人出任總理(以色列第四位總理,14、15、16屆內閣),當時已71歲高齡的她表示,以色列經歷過三次戰爭,絕不接受任何不會帶來真正和平的安排。

 

梅爾夫人說過:「只有當阿拉伯人對自己孩子的熱愛超過了對我們的仇恨時,和平才是可能的。」(采昌影業)

 

梅爾夫人擔任總理期間發生兩件震撼國際的大事。一、1972年慕尼黑奧運, 11名猶太運動員及官員被巴勒斯坦游擊份子殺害。梅爾夫人宣布進行一場消滅巴勒斯坦恐怖份子的戰鬥,她簽署了對「黑色九月」恐怖組織份子的必殺令。以色列的密情局(Mossad)花了九年的時間,執行「天譴行動」(Operation Wrath of God),將11名涉及「黑色九月」的恐怖份子全部追殺。

 

二、1973贖罪日戰爭。1973年10月6日是猶太人的贖罪日(Day of Atonement),這是他們最神聖的一天,這是禁食、反省、祈禱之日,大多數軍人都已返家。埃及、敘利亞在當天對以色列發生發動軍事攻擊。戰爭初期,以色列在兩個陣線都遭受重大的挫敗,幾乎亡國。去年12月在台灣上映的「贖罪日之戰」)(Golda—Official Trailer),主要內容環繞她如何帶領內閣成員處理這一場戰爭及戰爭中的外交,展現出她沉著、果斷、堅毅的一面及靈活的外交手腕,帶領以色列度過嚴峻的生存考驗,她也贏得了「鐵娘子」(Iron Lady) 的稱號。這一部由金獎影后Helen Mirren飾演的梅爾夫人在國際上頗受好評,但在台灣票房只有區區30多萬。

 

在梅爾夫人掌舵之下,以色列終能在為時19天的戰爭中轉危為安,反敗為勝,但她決定先忍受阿拉伯聯軍的第一擊再行反擊的決定,造成2700以色列士兵死亡,引起了國內很多人的譴責。但她也有苦衷,因為當時美國國務卿季辛吉警告她不要先發制人,否則美國就很難有正當的理由施加援手。在梅爾夫人不斷地施壓之下,季辛吉才同意將拖延的戰爭物質放行。這部影片側重在對埃及方面的軍事決策,沒有突出她領導對敘利亞的反擊過程,其實那才是對以色列生存最大的威脅。

 

1973年10月,梅爾夫人再度贏得大選擔任總理,但次年在政治壓力一下,以不再適任為由辭職。1978年12月這一位煙不離手的世界第一位女性領導人因淋巴癌病逝,享年80歲,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梅爾一生全部身心投注在以色列的建國及發展,生存與鬥爭上,在她艱苦卓絕、沉著冷靜、堅韌果斷的領導之下,奠定了以色列在1973年血戰之後50年和平的架構,直到去年10月7日開始以色列又遭逢國家安全的巨變。

 

梅爾夫人是一位猶太民族主義者,對她而言猶太復國主義事業是道德、歷史和政治上的必然。 她也希望跟阿拉伯人和平相處,但卻拒絕承認所謂「巴勒斯坦人」(Palestians)的存在(去年三月以色列財政部長Bezalel Smotrich 做出類似的發言,遭受到各國的強烈批評)。梅爾夫人說過「只有當阿拉伯人對自己孩子的熱愛超過了對我們的仇恨時,和平才是可能的。」「如果巴勒斯坦人放下武器,那會有和平;如果以色列人放下武器,那就不會再有以色列。」 放在今天以色列的政治光譜中,她也算是一位極右派,立場類似現任總理納坦雅胡。

 

梅爾夫人參與也見證了以色列國的成立與發展,成就與挑戰,戰爭與和平。她深刻的體驗到「與阿拉伯人的戰爭中,我們有一種秘密武器—別無選擇。埃及人可以跑到埃及,敘利亞人可以跑到敘利亞,我們唯一能跑的地方是大海。」

 

梅爾夫人是一位堅定不移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但她也盡量化解猶太人跟阿拉伯人之間的敵對關係。正如同猶太人經典塔木德(Talmud)所指出,「誰是世界上最強的人?答案是化敵爲友的人。」解決以色列與加薩戰爭的密碼可能就藏在這幾個字裡面。

 

※作者為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前國防部特任軍政副部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