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不住海巡,就保不住海峽中線,就打不贏海戰,最後保不住本島。這一層接一層的關係,猶如皮毛連著肉,肉又連著骨。(圖片由澎湖海巡隊提供)
金門海巡查緝走私三無快艇爭議繼續延燒,使得兩岸緊張情勢升溫,立院藍白陣營集火砲轟海委會,外島立委憂心兩岸情勢失控,於是要求管媽忍讓,「能忍耐就忍耐、委屈就委屈點」,並指兩岸談判如同「公雞跟蚱蜢」,還暗喻台灣是蚱蜢「一口就沒有了嘛」。
其實「大陸大,台灣小,台灣打不過大陸」這類思維,在台灣很普遍。而且台灣成年男性多半當過兵,於是以其當兵經驗,更加篤定台灣無法在軍事衝突中對抗大陸,簡直是「以卵擊石」。前兩年這些人在評論俄烏戰爭時,也以同樣的思維認定,烏克蘭鐵定很快就會被俄羅斯擊潰,因為俄羅斯那麼大,烏克蘭那麼小,但結果卻並非如此。顯示台灣很多人對於現代戰爭的認識與理解,還需要更多的「軍普」知識補充。
根本的問題是,在台灣當義務兵,絕大多數都是當陸軍,海軍艦艇兵雖然出海,但多在近岸,空軍義務兵也多在防砲等地面部隊服役。台灣軍方已經幾十年沒打仗,國防部與高階將領也樂於讓社會、群眾、及媒體保持對軍事的無知,以便壟斷資訊,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不必面對質疑。政治人物們更是跳過真實狀況,一切以選舉需要為準,話都挑好聽的說,滿嘴和平,卻不願多談戰爭準備,或許他們自己也對軍事瞭解有限。但這種心態與氛圍,卻成了中共認知戰最好利用的破口,到了兵凶戰危之際,更成了朝野亂七八糟攻防的沃土。君不見,吵了一個早上,大多在吵程序問題,吵會議標題「撞船」名稱問題,吵要海委會主委道歉問題,對於實質的技術問題與過程,卻鮮少著墨。不會假會,三八假賢慧,才是現今涉及國安問題爭議,永遠也說不清楚的根源。
簡單講,根源問題的關鍵,在於台灣從上到下,都是以傳統陸戰思維在討論海戰。日本學者松田康博日前反駁蘇起,便說蘇起完全不懂軍事,完全沒有理解登陸作戰的困難,才會說台灣無法防衛。許多人一講起中國大陸有14億人,上百萬軍隊,幾千顆導彈,300條戰艦,對比台灣十幾萬部隊,30條軍艦,馬上就腿軟了,一如幾年前評估俄烏戰爭戰局一樣。不但沒有理解高科技戰場下的戰術條件改變,更忽略了海戰的特性,使之做出錯誤判斷。
錯在那裡呢?首先,中國軍隊再多,從頭到腳就是個旱鴨子。有多麼「旱」呢?中國前海軍總司令劉華清跟美國人說:「太平洋很大,容得下兩個國家。」這就是典型的陸權思維,攻城掠地,坐地分贓,覺得海洋是可以一人一半的。而且共軍現在還在講,便表示其戰略思維,仍然沒有脫離旱鴨子的天真浪漫。
問題是,從有海權爭霸以來,海權向來就只有第一,沒有第二。薩拉米加的波斯對雅典,李班多的鄂圖曼土耳其對基督教神聖同盟,西班牙無敵艦隊與英國海軍,特拉法加的拿破崙艦隊對納爾遜,日德蘭的德國與英國,二戰太平洋的日本對美國,向來都是在一日間的海上會戰,毀掉一方耗費幾十年苦心打造的艦隊,決定了此後數十年的海上霸權歸屬。
海洋與航路無險可守,所以唯一合理的戰略目標,就是全殲敵方海上的有生力量。海洋戰略從來沒有「拒止」,只有「殲滅」。因為像打籃球一樣人盯人,那一點也不划算。不論對付的是海盜還是海軍,把你的船全給打沉了,你有再多人也沒有用,只能望海興嘆。在現代,制空-制海-反登陸,成了海島保衛的鐵律。英國人就是這麼擋下希特勒的海獅計劃,逼他強大的裝甲部隊轉向東方。反之,英、美也是循此鐵則,登陸諾曼地的。海洋戰略的根本是航道的保護,而其背後的支撐,是海洋貿易航路所帶來的龐大商業利益,只有如此快速累積的財富,才撐得住昂貴的海軍建設。
回到台海歷史,鄭芝龍與鄭成功也是靠擊敗荷蘭人,遮斷了從中國大陸到台灣、到馬尼拉、甚至到日本的通商航道,才獲得了得以維持鄭氏王朝所需的資金。清朝要攻台灣,首要先裂解鄭家兄弟,奪回廈門與金門,再用叛將施琅,奪澎湖再打本島。沒有先打贏海戰,就沒有登陸作戰,更沒有最後的陸戰。所以松田康博才會說,台灣海峽是「護國神海」,整個保衛台灣的作戰概念,核心中的核心,就是維護台灣海峽的海權,要打也是得先在海上打。如果維持不住台灣海峽海權,或因為害怕戰爭而一路退縮,那才是必死之路徑。
其次,在現代高科技裝備加持下,保衛台海海權的手段也開始多樣化與多層化。台灣本島缺乏戰略縱深,但台海有。中共不論有多少部隊,都得坐船上岸,或搭直升機、運輸機降落,所以主要目標就是這些機艦。過去,艦砲或岸砲有效射程至多僅有30公里,但現在飛彈可以打100~300公里,足以覆蓋台海中線,甚至抵達對岸港口。美國之所以售台陸基型魚叉飛彈,用意也在於此。美軍新型態的濱海作戰團,主要不是用於打陸戰,而是監視周邊100~200公里海空域,找到敵軍船艦與戰機位置,再由後方武庫艦或航母戰機予以打擊,消滅了敵軍機艦,敵軍也就失去了可以跨海的工具,是以「殲滅」的手段,來達成「拒止」的效果,從而不對稱地實現「嚇阻」的戰略。
美軍之所以放出綠扁帽部隊長駐金門、澎湖,協訓我軍特戰部隊的訊息,其用意也在於此。特戰部隊的主要任務,不是與敵軍一對一對戰,而是無時無刻,在高強度戰場下,即使遭到敵軍火力洗地,依然能精確的傳回敵軍動態,標定敵軍重要目標位置,從而給敵軍精確且致命的打擊。舉例來說,特戰部隊不需要標定共軍的055大驅,那用雷達和衛星就找得到,但可標定登陸母艦或滾裝貨輪的動態,或登陸部隊指揮部、彈藥堆棧所在,再用飛彈解決。
這就是為什麼金、馬禁制水域、及海峽中線之所以如此重要,必得寸尺不讓的原因。保衛台灣本島,主要不是等共軍上岸再來打城鎮戰或野戰,而是在即使失去空優的條件下,也能打贏反登陸所必需的海戰。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絕對空優,也要能以戰場防空飛彈及機砲,得到戰區的局部制空,使敵軍戰機無法在我軍頭上肆虐,一如烏克蘭得到西方的防空飛彈支援,打得下俄軍戰機與預警機,才守得住戰線。而在海戰中,這種局部制空權的保障,將使守軍更具有優勢,讓陸基飛彈得以發揮作用。
把整套戰略戰術的流程與節點想清楚,我們才能「攻其所必救,守其所必攻」,而不是讓各軍種漫天喊價,就地還錢。不對稱作戰就像點穴,不是人人拼刺刀那種蠻力拼殺,而是抓到敵軍要害,使其無法運氣使力。在這方面,美軍比台灣大多數人想得更透澈,終究人家是百年來的海權大國。美軍不再依賴一、兩個大型基地,因為那會被共軍「偷襲嘉手納」,所以開始分散基地,推動島嶼作戰的「濱海作戰團」,陸海空網聯合,「多域作戰」。當共軍要進行對台灣本島的登陸作戰,就必須在台海周邊集結大量的機艦,那簡直就是美軍眼中的魚群,「馬里亞納射火雞」的絕佳目標。從日本,從菲律賓,搭上台灣本島,狠狠打一次台灣海峽的海上會戰,一天一夜打垮中共海軍與所有海上力量,從此讓中共三十年不敢妄想出海爭霸。這種作戰的關鍵比拼,不是冷兵器時代的人力數量,不是戰列艦時代的船艦數量與火砲口徑,而是飛彈的數量與情報的精準度。所以,美軍一直在喊的,是印太地區的精準彈藥數量不足,亟待補強。
換言之,台灣朝野各黨,如果真心想保衛台灣,要做的不是利用政治爭議進行政治鬥爭,而是一整套國家戰略的擬定、凝結、與推動。保衛台海中線與海域的戰略縱深,應是朝野政黨的共識,那就應對保衛台海中線,與支持海巡保障台海執法權力,做出共同的聲明,甚至是立法院的共同決議。終究,如果台灣沒了,國民黨這些立委也都沒了身份與地位,在中共眼中,不過是一群降兵敗將,毫無價值可言。立委們可以對執法的過程提出質疑,但對執法的立場必須力挺。套句左宗棠當年打新疆時的名言,保不住海巡,就保不住海峽中線,就打不贏海戰,最後保不住本島。這一層接一層的關係,猶如皮毛連著肉,肉又連著骨,裡頭包著心肺。委屈與讓步,不會換來善意相待,只會換來對岸的得寸進尺,因為習家軍這批統治者,就是群尋釁滋事的小混混。外國學者形容中共現在對台戰略,就像是蟒蛇在慢慢絞死獵物,那麼此時,只有像刺蝟一樣伸出全身的刺,刺到蟒蛇劇痛,才能逼其鬆手。這是我一直認為,國軍不能完全與海巡切割,必須作海巡後盾的原因。危機處理,必須妥協性手段與強制性手段並用,否則不是吃虧而已,而是屈辱過後,你還是得面對戰爭。
※作者為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