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的出發點在降低工時而非提高工資。(攝影:李昆翰)
近日有調查表示高達七成一的上班族表示一例一休對加班費的調升是「看的到吃不到」,並無任何變化,僅有1成1表示有確實增加。乍看之下好像得出一例一休是偽進步的修法,無法幫助到底層弱勢的勞工,然而仔細檢視,修法前的調查指出,六成左右的勞工已經享有週休二日,那麼試問,一例一休怎麼可能會影響這群勞工?換言之,不會因為修法之關係造成加班費之提升,而這七成的比例與修法前的調查不謀而合。
反對的理由背後,又有多少人知情
從以上觀察不難看出,仍有許多人不了解修法的背景與用意,一例一休的出發點在降低工時而非提高工資,故勞工抱怨雖然認同,但多少與政策用意文不對題。不過,既然是抱怨,就仍有重視的價值,也唯有真正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本次修法才算成功。
最常聽到對一例一休的反彈,主要是勞工無法加班多賺點錢,其實,姑且不論勞工加班與否的決定權從來不在勞工身上,那怕是勞工自願加班好了,其實也非立法者的修法初衷。既然是降低工時,就不希望勞工加班,錢賺不夠,背後反映出工資過低,造成勞工得拿更多工時換取金錢,但工資過低絕對不是再拿時間換取,當我們決心以一例一休之方式來降低工時同時,我們焉能毀棄初衷,改走回頭路?就此來看,真正需要的,不是工時彈性的運用放寬,而是勞動價值的持續提升。當每人在同一時間內所換取的勞動價值提升時,才是真正有辦法幫助到底層弱勢的勞工。否則在這經濟不景氣的時代下,那怕付出所有時間與勞力,不僅無法改善其困境,窮忙的問題恐怕只會持續下去。或許並非所有人皆認同以上論述,然而不爭的事實是,德國的年總工時遠低於台灣,但其勞動價值(工資)卻高於我國。
謙卑之下,只有持續的溝通與輔導
謙卑再謙卑是小英總統上任以來的要求,既然降低工時是政府的選擇,那麼面對他人的不解與質疑,我們需要做的,也就是持續的溝通與輔導。數字上來看,文章一開始的同樣調查裡,也提到勞工朋友對於「一例一休」新制,雖然不滿意的比例佔53.9%,但已低於前季的67.4%,這不正是說明持續的宣導終將發揮一定之影響力嗎?而隨著半年輔導期將結束,雖有廠商仍然無法適應新法之可能,不論勞動部決定嚴格執法與否,也都不應該影響持續宣導之必要。且也只有持續的宣導,勞權的理念與價值才能慢慢植入人心。
勞動再教育時機已至
從這半年的現象體察下來,儘管勞基法自1984年即早已存在,但我們許多人恐怕對其中的內含不甚清楚。不論是雇主或是勞工,每一次的修法都是讓國人再上一次勞動教育的課。一例一休施行至今受到如此的反彈與抱怨,這不僅顯示我們難以理解新法背後的理念與意涵,何論支持,也說明我國需有勞動教育之存在。不論制度如何訂定,未來的教育裡,絕對有必要納入勞動教育之課程,藉由各種教育宣導之方式,讓我國國人可以認識這部勞動之根本大法。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