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改總統選制不具急迫性

雲程 2024年03月11日 07:00:00
想透過總統選舉二輪選制,達到行政立法同一政黨或多黨整合的目標,不僅邏輯不相關,且不急在一時。(美聯社)

想透過總統選舉二輪選制,達到行政立法同一政黨或多黨整合的目標,不僅邏輯不相關,且不急在一時。(美聯社)

國民黨籍新科立委翁曉玲日前提案修改總統選舉採二輪投票制度,並認為修改〈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便足夠。主流評論認為,總統選舉明確規定在現行憲法上,若要更改選制必須上升到修憲程序,不能僅以修法層次為合法,而鑑於修憲程序門檻超高,任何修憲幾成不可能的任務。

 

〈憲法增修條文〉第2條 總統、副總統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全體人民直接選舉之,自中華民國八十五年第九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實施。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應聯名登記,在選票上同列一組圈選,以得票最多之一組為當選。在國外之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人民返國行使選舉權,以法律定之。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63條:選舉結果以候選人得票最多之一組為當選;得票相同時,應自投票之日起三十日內重行投票。

 

候選人僅有一組時,其得票數須達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二十以上,始為當選。選舉結果未能當選時,應自投票之日起三個月內,完成重行選舉投票。

 

另些名嘴趁機訕笑提案人翁曉玲缺乏常識。但根據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官網所載,翁曉玲是研究所的「合聘副教授兼清大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學歷是「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碩士、博士」、研究領域為「憲法、行政法、通訊傳播法規、水土保持法」、開設課程是「通訊傳播理論與實務研究、媒體探索與反思」,並在許多政府機關擔任法律諮詢委員。我們可以認為她求功心切或水土不服,卻非無知之輩。

 

查1996年以來歷屆總統選舉勝選者得票數與得票率,與國會最大黨的席次分別如下:

 

 

由上表可以知,得票率少於50%的所謂「少數總統」的總統勝選人出現兩次,各在2000年與2024年,勝選者都屬民進黨籍。就總統開放選民直選8次而言,僅有1/4有此現象,應為少數現象。若為少數現象大翻修憲法是否得當?也許,透過如釋憲、建立憲政慣例補充即可?這是一問。

 

在台灣的政治文化中,人們對所謂「少數總統」的公平性與合法性多未產生質疑。唯一一次例外是2004年,第一名陳呂50.11%對比第二名連宋49.89%,差距僅29,518票,佔有效票12,914,422票的2.28%,只能以些微差距形容。加上前一日發生駭人聽聞的槍擊案,引起連續一週天大的政治動盪。關鍵是人們在意差距過小,不是得票多寡。進入21世紀的美國大選也是這樣,差距過小易引起波瀾。

 

2004年的爭議以短中長期方式解決:短期是政治—美國發賀電給陳水扁承認選舉結果,結束了為時一週的政治動盪;中期是救濟—落敗一方訴諸司法與驗票等程序;長期是制度—新訂〈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 63-1 條與〈公職人員選罷法〉第69條,增設「行政驗票」,讓候選人得票數差距在千分之3以內時,得在繳納保證金條件下申請公費驗票。新制度的積極效果是確認勝者的合法性不被質疑。

 

差距些微的勝選者的合法性疑義,我們已經在制度上予以彌補。未來總統大選可能成為為問題的情境是,有三組(或以上)候選人鼎立且票數差距些微,或更多的雨後春筍候選組並在實質分散了民意。此次選舉雖出現端倪(有一組候選人在選前真的如此號召與期望),但終究未成為事實。大家預期未來短時間也不至於發生三足鼎立的狀況,頂多是二大一小,故想透過改造總統選制整合政黨勢力,從而簡化政治運作的目標,雖可討論但目前似乎不具現實感。

 

較具現實感且會成為政治問題的是總統與國會分屬不同政黨—常因冗長討論或政治杯葛導致政策延宕。但此為所有民主國家的常態,制度設計如此、選民也做出選擇,本身並無對錯,可以靠妥協建立慣例來度過。

 

就行政與立法間的關係而言,總統與國會分屬不同政黨,反而將逼使執政的行政部門傾聽(包括執政與在野所有政黨在內的)立法部門的意見。透過立院黨團折衝而達成共識,讓政治權力往「內造政黨」走,從而臻於「國會自治」。相對的,若行政與立法皆由同一政黨取得,雖然立法效率可能較佳,但執政者的國會黨團必然淪為「外造政黨」—國會議員不是聽從民易,而是聽從未經選舉洗禮者的黨意。在天天「甲級動員」下,國會自治或國會反應民意將形同具文。

 

2004年些微差距的選舉結果所引起的政治爭議有其特殊性:選舉爭議除透過美國背書、司法救濟與事後修法等手段平安度過外,嗣後引起國會政黨間如敵我般的互動模式,是當時府院對停建核四案的操作手法過分粗魯所致,其影響遞延至今。這也不是制度問題。

 

因此,明顯出現制度缺失的,如前述選舉結果差距過近,進而影響當選者合法性的部份,我們已經過修法補正。想透過總統選舉二輪選制,達到行政立法同一政黨或多黨整合的目標,不僅邏輯不相關,且不急在一時。在這點上,即便憲法專家也會落入時機斟酌的盲區。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