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統籌的無人機反制系統只用大疆Mavic Air系列或Mavic 3無人機,不用改裝「黑機」進行測試,恐無法合乎戰備需求。(合成畫面/張哲偉攝、取自大疆官網)
陸軍統籌26套無人機反制系統月初公開閱覽該系統規格、系統概念性驗證(POC)等三階段選商,因POC驗測的不嚴謹、不合理規範評分,據指出,POC驗測對雷達對1到1.5公里距離的低空無人機低空飛行測試不足,加上只用大疆(DJI) Mavic Air系列或Mavic 3無人機,並不用改裝過「黑機」來進行測試,根本無法達成國軍外島的戰備需求。
加上這次將經濟部原訂定有指向性的干擾器設備,放寛為價格相較指向性便宜的全向性干擾設備,因全向性是360度無死角干擾,部署在金馬外島只要打開干擾設備,不單單是無人機,連附近地區居民,甚至於機場的相關通訊頻道都會受到干擾遮蔽,被質疑陸軍訂定這麼寬鬆的規格與POC驗測實屬不合理,真的是為戰備需求嗎?
在陸軍3月4日公告的無人機反制系統規格、系統概念性驗證(POC)與評選的三階段選商的作法,其中系統實測才能驗證出參與競標系統的真正實力,因此如何進行POC驗測與其標準就是關鍵,但從公開的資料發現,首先測試機的選用就有問題,陸軍規範是用大疆(DJI) Mavic Air系列或Mavic 3無人機來對系統測試,這主要是上次金門受到無人機騷擾是用大疆無人機,成為認知作戰的一環,試想下次對方還會再使用同系列的商用型無人機嗎?
陸軍以公開招標評選,也公告測試干擾的頻率範圍,若是中國真得要進行軍事上意圖,還會用陸軍公告的頻率的無人機嗎?綜觀俄烏戰爭中無人機運用,都已進化用改裝過的「黑機」才能避免被干擾或接管;在驗測上必須結合現況使用「黑機」,這才能測出真正未來所面對的狀況。
再者,據指出,陸軍規劃是由軍備局與中正理工兩單位來負責無人機操作與系統測試,但國內真正研發生產軍規無人機與反制系統的是中科院,若陸軍真的要從國內廠商的提供系統,評選出符合國軍部隊運用的系統,還是得請專業的中科院來操辦,這樣才能讓參與競標的廠商心服口服。
再來雷達偵測距離評分也相當不合理,去年年底陸軍為無人機反制系統舉行招商說明會時,參與的國內廠商紛紛表達訂定偵測距離為6公里以上,因偵測距離連動雷達的成本,但陸軍只以是部隊戰備需求的距離,偵測評選上也應以6公里為標準。
但從公告資料的POC的評分標準卻是6公里以上(10分)、6公里以下(7分)、5公里以下(5分)、4公里以下(3分)、3公里以下(0分),若是以6公里為標準應是從6公里以上開始加權計分,若其雷達只有6公里以下偵測距離應是扣分來計算;如果按公告POC的評分標準,其雷達的偵測距離應訂定為3公里以上,這才符合其評分合理性。
再者,對於雷達搜索低空進入無人機測試不足,目前評分項目並未對測試點規範,究竟是海岸線為起點?或是部署據點為起點?若以據點為起點,外島有據點離海岸線有幾百公尺,設定偵測低空高度30公尺是200到700之間,那有一半的距離是在陸地上,無法實測到低空來自海雜波的干擾。
外島無人機反制系統主要是雷達低空偵測,海雜波過濾功能應該從嚴來評選,驗測上應以海岸線為測試的起點,最基本的就是在1500公尺開始,高度30公尺(相當於7層樓高度)的無人機,雷達要不受海雜波干擾而偵測到並可持續追瞄,這才是符合該系統戰備需求。
另外,與外島居民有關的就是干擾設備,陸軍將原訂定有指向性的干擾器設備,放寛為價格相較指向性便宜的全向性干擾設備,因全向性干擾功率長達4公里,加上該系統並沒有目獲系統(如紅外線熱顯像先進行辨識),只要雷達偵測有目標,一打開干擾設備,勢必影響島上居民日常生活與飛航安全,延伸出糾紛。
因陸軍無人機反制系統,最關鍵的POC驗測的設計不嚴謹不合理,加上在全案比重不到90%,被質疑根本是放寬規格,藉此讓真正有效能系統無法得到應有的積分,這真的是國軍戰備需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