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又一條的國安法可能造成已經相當緊繃的中國社會更加窒息,風聲鶴唳的反諜浪潮更可能造成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瓦解。(美聯社)
今年1月30號,中國國安部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標題為「聽勸,別讓國家安全機關請你喝這『十杯茶』」的文章在網路引起熱議,「喝茶」一般是指民眾因為涉嫌違法而被國家單位約談或要求調查,但此次中國國安部直接以淺顯易懂的網路用語,鉅細彌遺的列出十種可能觸犯國家安全的情形,甚至不忘在文末「貼心提示」除了文中十種情形外,其餘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也受法律管轄,對於一般民眾而言警告意味可謂相當濃厚,台大政治系退休教授明居正也批評中國十杯茶如同「口袋罪」,中國官方可以輕易的用模糊的法律概念構陷民眾,毫無法治精神。
奇怪的是,國安部早在1983年即成立,但一直以來都相當低調,並非中國民眾熟悉的國家機構,然而去年7月31號國安部在微信公眾號註冊官方帳號,首篇貼文就指出反間諜鬥爭形勢嚴峻複雜,國安機關必須認真落實新修訂的「反間諜法」,並稱「反間防諜需要全社會動員」、「形成人民群眾參與反間諜工作的常態化機制」,國安部更將危害國家安全的檢舉平台打造「便民」的措施、提供檢舉獎金,鼓勵民眾舉報,另外報導指出,在X平台(前推特)擁有160萬粉絲的海外中文帳號「李老師不是你老師」因為長期轉發中國國內異議份子的活動而遭到中共盯上,中國公安部逐一清查「李老師」的粉絲並約談用戶到案說明。紐約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陳兼指出中國此舉仿彿毛澤東為鞏固個人權力而發起的大規模運動,儘管中國辯稱反間諜法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美國重建中國的間諜網,更令人不安的是,對於防諜的謹慎與領導人的偏執間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那麼為什麼近期中國國安機構動作頻頻?中國的國安治理出現什麼變化?包含《反間諜法》在內多部涉及國家安全的法律又會對中國社會造成什麼影響?
根據警大助理教授王政指出,在中國情報體系當中,國安部與公安部共同負責對內控管人民、確保黨的統治,習近平強調「堅持維穩是是改革和發展的基礎」,1983年成立的國安部以及1993年版本的《國家安全法》已經過於陳舊而無法與時俱進。因此中共於2013年18屆三中全會設立由總書記直屬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此會負責統籌及協調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事項和重要工作,中國更進一步在2014年4月15號頒布《總體國家安全觀》,明確指出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目的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除此之外,《安全觀》還強調國家安全對於民族復興的重要性,隨後中國從2014年到2024年2月止一連修訂了多部關於國安與情報的法律,包含《反間諜法》、《
相比於鄧江胡三位領導人,台大國發所碩士江雲駒縱整近年學界相關研究發現習近平對國家安全的觀念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一,習近平意識到「維穩」一詞已被貼上打壓人權、排除異己的負面標籤,因此雖然內容換湯不換藥,但習近平傾向於以「國家安全」、「創新社會治理」取代「維穩」一詞。其二,比起其他領導人而言,習近平將維穩視為其執政最重要的目標,中國維穩的經費逐年攀升,在2023年已達301億美元,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仍持續招收維穩專員。其三,習近平要求從小學到大學、從基層到高幹,全面深入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並且強調「堅持維穩是是改革和發展的基礎」,細密的國家安全與民族主義交織成一張牢不可破的大網。其四,習近平以《安全觀》為綱領、以國安委為統籌,積極修訂法律、改造國家安全機構,實踐國安治理的現代化。最後,中國也進一步將國家安全的定義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資源、核能、海外等 12 種領域安全工作。
那麼為什麼中國這十年來會大舉的推行安全治理呢?首先,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林瑞華觀察黨內對習近平的造神運動、社會中緊繃的氣氛、國際上各國對中國的挑戰,研判中國內部並非鐵板一塊,習近平對於權力的不安全感使他必須強化黨國對社會的控制以穩固自己的獨裁統治,旅澳學者袁紅冰的說法也呼應林端華的觀察,袁紅冰認為歷來隱身於幕後的國安部之所以近期躍身於檯面,是因為習近平必須強化國安部以加強對各級官員的監督。
其次,中國經濟表現不佳導致民怨沸騰已成為中國內部不可明說的事實,並且中國今年宣布取消延續30多年的「兩會」後總理記者會,被外界質疑中國經濟可能面臨更大的困境,經濟的挑戰也使得民怨抗議不斷,包含規模龐大的白紙運動、爛尾樓事件等,自由之家主持的中國異言網報告指出,2023年第四季有超過950起抗議事件,比起前兩季高出30%、50%,諸多資料顯示中國社會內部動盪不安,很有可能是習近平需要大力整治國家安全的原因。
在中國國安治理逐漸走向制度化的當前,目前多數的觀察家認為,一條又一條的國安法可能造成已經相當緊繃的中國社會更加窒息,風聲鶴唳的反諜浪潮更可能造成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瓦解。前北京律師賴建平表示,中國國安部在全國大範圍的「特務治國」會造成社會嚴重的壓抑,旅居澳洲的中國學者袁紅冰亦表示國安部的行動在全民身上又加了一條繩索。中研院政治所吳玉山院士評論習近平第三屆任期出現「再毛化」的現象,即社會、經濟方方面面的控制程度宛如毛澤東時期,再加上如今由上至下、從國家到社會鼓勵全民相互監視、揭發與對立,令人不禁擔心中國是否會回到文革時期人人相爭(all against all)、社會黨同伐異的悲劇。
事實上,十杯茶不僅使中國社會陷入窒息,更糟糕的是十杯茶可能會導致中共最在意的經濟發展欲加低迷。以香港為例,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剛開始時,香港恆生指數仍維持在3萬的高點,但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2024年2月香港恆生指數僅有15570點,而今香港23條立法將行,許多接受訪問的研究員、投行僱員、諮詢公司、金融從業人員都紛紛表香港現今的商業風氣已不復過往繁華自由,國安法與23條立法中對經濟安全模糊的定義以及因言獲罪的案例,使得不少外商公司,包含日本、美國、印尼、德國、英國等,若非已經撤離香港就是正在商議撤資事宜,香港律師協會、記者協會、香港商會都對此情形表示擔憂。因此,即便從中共執政的角度出發,十杯茶對經濟發展的衝擊都相當令人堪憂。
「一死就放,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是中國社會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即便從中共執政的角度出發,十杯茶緊縮的力量之大,依舊令人為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感到憂慮。若要打破這個循環,或許中共領導人應試著跳脫對批判的恐懼,接納「亂」帶來的百花齊放與生命力。如此,便不會總是反應過度,把本應值得細品的好茶泡成苦澀的十杯茶。
※作者就讀台大政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