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芯身為外交國防委員會委員,前天卻跑到衛環委員會與吳思瑤推擠,而在鏡頭前做鬼臉比出「阿達」的手勢,更讓她在相關爭議裡賺足了聲量。(攝影:王侑聖)
身兼兒福聯盟董事的立委王育敏排定一場針對虐童案的專案報告,引發朝野爭執吵翻天。民進黨表示,兒盟是此次虐童致死事件的當事者,王育敏不僅是兒盟前執行長,事發當下還是兒盟董事,理應利益迴避;但國民黨認為,王育敏數天前已經辭去兒盟董事,且她本來就是衛環委員會召委,有權排定這場專案報告。藍綠爭執不下互相推擠衝突,最後透過表決讓王育敏順利主持會議。
到底誰說的有道理?其實只要雙方換位思考就不難解答。試想,如果有一位民進黨召委,她既曾是某社福團體的靈魂人物,現在還身兼該團體的董事,結果這個社團因為督導不週、導致被照護者遭虐死,相關爭議纏身,國民黨會允許這召委不顧利益迴避排定專案報告主持會議嗎?
事實上,王育敏本來就知道自己的身份不宜,所以她排定的專案報告名稱是:「社會安全網推動情形及策進作為」,想轉個彎不直接指涉這次虐兒案。這也相當程度解釋了「咆哮天王」黃國昌指控衛福部的專案報告只有兩頁的質疑,因為報告名稱既是社會安全網,又要如何說清楚虐兒案?如果連當事人都知道要避嫌,藍營為何不能就事論事,非得死命維護王育敏,搞到彼此劍拔弩張呢?
上週五發生的韓國瑜「沒收」立委總質詢事件同樣可以「換位思考」。試想,如果今天的立法院長是游錫堃,被沒收總質詢的是國民黨立委,那些「質詢立委本來就該早到」、「當天總質詢的立委都該留在議場」的風涼話,會不會從徐巧芯等人的口中說出來?那些被沒收總質詢的立委會不會衝到立法院長辦公室,要求院長「給個交代」?
立法院總質詢是一套已經運作數十年的制度,類似上週五這種質詢者因故缺席會提早結束,改變後續質詢者質詢時間的案例不知凡幾,早就有一套議事慣例可供依循。韓國瑜想要建立新的質詢制度也不是不行,那就公告周知,讓所有人一體遵循,而不是「不教而殺」,讓後頭排定質詢的立委都因趕不及到現場而被沒收質詢的權力。事實上,每個立委都會上台質詢,要求當天質詢的立委必須在會議一開始就坐在議場的要求既不合理也不可能,只要將心比心,相關爭議立刻迎刃而解。
社群媒體時代,每條出現在臉書、Google、X平台的新聞都是去中心化的新聞。所謂去中心化,就是記者回傳新聞機構的新聞幾乎未經審核,就出現在閱聽眾的社群平台上。因為沒有以前報社或電視台大編輯台繁複的「守門」程序,所以新聞出錯率很高,更不會有任何平衡報導;而社群媒體為了衝流量,更往往以聳動誇飾的標題吸引閱聽眾。因為聲量為王,有聲量才會有選票,所以政客也樂於配合媒體做出更多去脈絡化的政治表演。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無疑是這種政治表演的箇中翹楚。她身為外交國防委員會委員,前天卻跑到衛環委員會與吳思瑤推擠,繼而在鏡頭前做鬼臉比出「阿達」的手勢,讓她成為整場衝突裡最吸睛的立委。在「沒收總質詢爭議」裡,她砲轟被沒收質詢的民進黨立委偷懶怠惰,儼然化身立院紀律委員,甚至跑到綠營立委臉書留言引戰,又成為相關爭議的「聲量王」。徐巧芯深諳流量之道,所以哪裡有爭議她就往哪裡去。影響所及,國民黨的年輕新科立委群起效尤,既然虐童案人神共憤,那就用「殺童唯一死刑」來迎合輿論,法律的比例原則與可行性全拋諸腦後。
只要願意換位思考,無論是兒盟董事王育敏的利益迴避問題,或是這場沒收總質詢風波都不難解決。只是,一個流量是尚、爭議為王的「徐巧芯化國會」顯然已經蔚為風潮,在這種不尋求共識,動輒要跟人輸贏的國會裡,台灣民主將每況愈下。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