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在2016年元月到訪太平島,同年7月國際法庭不就認定太平島是礁非島,總統的到訪有讓中華民國達到其對太平島的主權聲索嗎?(圖片摘自馬英九臉書)
馬英九出版的《八年執政回憶錄》有整整一個章節就在講他去任總統之前,登上太平島的始末。原來,早在2014年4月,他就有登上太平島的構想,無奈因太陽花學運剛落幕氣氛不宜而暫時打消。隔年5月,馬英九發表《南海和平倡議》後決定6月登島,於是請國安會副秘書長張大同與美方聯繫,沒想到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的「某高層官員」態度強硬,認為馬不該成行,否則將影響7月出訪過境美國的行程,馬英九雖然「很訝異,也很不悅。」但也只好打消念頭。
馬政府國安會後來規劃另一個時點,即同年12月12日,就是中華民國「收復」太平島69週年。但美方「反應很強烈」,話講得不甚好聽,認為「極端沒有幫助」。由於大選在即,馬英九只好再次「隱忍」。同年12月15日,馬英九在總統府授勳給美國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前主任麥艾文,沒想到兩天後,麥艾文在一場公開的演講批評馬英九若親自登上太平島,「是在錯誤時間,對這個區域發出錯誤的訊號。」這個略顯不合外交禮儀的作法(畢竟前兩天才被授勳),顯見美方對於「中華民國總統登上太平島」一事有多介意。
一個月後,也是新任總統蔡英文當選卻未就職前,馬英九在美國的反對下,登上太平島。美國國務院當下毫不掩飾地公開斥責馬英九的作法「升高區域緊張」。
太平島位於南海西側航道,面積0.51平方公里,早年雖無人居,但明清時代曾被列入轄區。1907年,大批日本漁民進入南沙;1933年4月,法軍佔領太平島,趕走島上的日本人:1939年4月,日軍又佔領太平島,並有駐軍,繼而在島上建立潛艦基地;1946年12月,國民政府派遣4艘軍艦接收南海諸島,並提出主權主張,以軍艦名命名該島。一直到1956年之後,國民政府才正式佔領這個地方,北京政府聲張其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是在那之後很久的事。
回顧太平島及南海諸島的歷史,若說中國對諸島有任何主權聲張(已經2016年的荷蘭海牙仲裁庭否決),其實都在49年前的國民政府時期,真正有在認真經營建設太平島的,也僅有中華民國政府。因此,中華民國總統登島一事,很容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引為己用,成為兩岸共同聲索南海主權,為南海區域緊張,以及中華民國台灣在當前地緣政治的站位,投入不可測的變數,這絕不是馬英九一句「中華民國總統為何不能登上自己的領土」可以撇清,也正是從8年前到現在,美國始終反對台灣領導人登島的原因。
於此,對於所謂總統登島一事,應該有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如果中華民國依國際法對太平島有主權,不會因為蔡英文總統8年未親訪而失去主權,尤其中華民國在太平島長達68年的駐軍與建設就已經是一種強力的主權聲索。但如果中華民國對太平島沒主權,也不會因為總統到訪而改變其地位。馬英九在2016年元月到訪太平島,同年7月國際法庭就認定太平島「是礁非島」,總統的到訪有讓中華民國達到其對太平島的主權聲索嗎?
第二、有人認為應該透過總統親訪太平島一事,稍稍改變台灣在美中關係之間的天平。的確,客觀形式上有可能藉此向中共當局傳達某種善意,但實際上,台灣作為美國的民主盟邦,有可能藉由總統登島換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國的承認?或者中共承諾絕不武力犯台?如果什麼都沒有,台灣還傻傻地當中國對南海主權聲索的小跟班、馬前卒,被賣了還幫人數鈔票,那就是坐實《經濟學人》對馬英九bumbler的指控。
第三、如果立法院國防委員會要用登太平島來彰顯自己的「勇敢」,嘲諷執政者「護土不力」,那就莫怪外界質疑:金門漁船翻覆事件鬧得這麼大,為何同一批人不登上海巡艦到金門外海繞幾圈,以表達對共艦侵門踏戶的抗議?如此前倨後恭、奴顏婢膝,標準何在?
台灣距離太平島有1600公里,真有任何衝突,沒有任何遠水可以救得了近火。特別是在2016年海牙國際法庭幾乎全盤支持菲律賓對南海主權的全部訴求之後,對台灣最好的南海主張就是維持一個不升高衝突,又可以持盈保泰的現狀。任何敲鑼打鼓,藉由總統登島暗地呼應中國主權訴求的作法,只會將台灣推入險境。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