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電價調整將朝向全面調整。(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電價審議委員會於 3 月 22 日召開,相較於過往兩年以工業、民生大戶調漲為主,此次電價調整方向,將朝向全面調整,調整幅度工商大用戶在 15%,住宅與小商家在 10% 以內。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在內的 12 個團體指出,電價作為反映環境外部成本及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工具,合理調整有其必要,以發揮引導節約用電的效果,進而有助於台灣邁向 2050 淨零排放。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也強調,針對電價調漲恐對民生造成的衝擊,經濟部、公平會應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以達到「電價增加,電費支出不增加」的目標。
此次電價調整的背景因素,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分析,主要是近兩年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事件,燃料成本大漲,導致台電累積虧損 3800 億元以上。這兩年台電售電成本增加,主因為火力發電的燃料成本飆升。若電價持續未能反映發電成本,便是變相補貼化石燃料的使用。
依據國際能源總署估算,台灣化石燃料補貼於 2022 年時大幅增加至近 100 億美元,為 2021 年的五倍,達到歷史新高,其中電力方面的補貼更達到80億美元以上。國際研究指出,化石燃料補貼不僅延緩減碳作為、耗費國庫,大多數補貼是流至用電大戶與所得較高者,亦加深社會不公,因此移除化石燃料補貼被視為邁向淨零的必備政策,亦被列入 2023 年底 COP28 的全球共識之中。
依據民調,人民接受電價調升的最主要原因是為了「改善空氣品質」與「降低台灣碳排放」,而非避免台電虧損。因此政府也應同步提出刪除化石燃料補貼的具體作為,讓能源的真實成本回復合理,更達到減碳的效果。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指出,部分人士屢屢將此次電價調漲的根本理由,錯誤導向非核家園、綠電發展,不但混淆視聽,更阻礙公共政策的良性討論。事實上,十年前核電占比仍達 16% 時,平均電價甚至比此次電價調整後更高,顯見高核電占比不代表低電價,兩者並無因果關係;而 2023 年再生能源購電占台電總支出不到 10%,因此發展再生能源也並非漲價的原因。
2022 年台灣民生電價全球第 5 低,已經 16 年未調整,民生 330 度以下費率甚至比 20 年前還低。依據統計,歷經這兩年電價波動後,實際上住宅電費的支出,並未較 2021 年疫情期間增加,占家庭所得的比例,亦持續降至 0.93%。
以每月用電 330 度的家戶為例,若電價調升5%,每月增加的電費金額約為新台幣 30 元,對一般家戶影響較少,但對於弱勢家庭、租屋族的經濟衝擊仍須有完整配套,更需要監控對於物價的影響。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表示,他們支持電價合理化,但同時也呼籲政府必須要搭配其他配套措施,包括因應預期心態哄抬物價的監控,加強推廣節電政策,並拉高電價級距,透過制度性作法減少對弱勢族群的影響。
針對能源弱勢的家庭、收容機構,台灣氣候行動網絡建議,各縣市政府應掌握名單,系統性檢視其用電需求與電費暴漲的原因,設計根本性的解方,而非僅是每年 1000 戶的輔導方案。針對租屋族,除搭配台電用電查詢專區及修正內政部定型化契約中的電價規範外,亦可結合家電汰換專案,提供房東改善設備的誘因,降低租屋族負擔。
民生電價的調整,攸關住商部門邁向淨零。台灣氣候行動網絡也強調,除擴大汰換老舊家電,也應加速智慧電表的裝置,設計用電資訊的視覺化圖表 APP,協助民眾有意識地改變用電習慣。此外,居住環境也應有改善的配套措施,如改善建物的能效管理、補助隔熱措施等,才能有效整體達成節電,且減少對民眾生活的衝擊。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