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人才無不是讀實體書綻放出的,長期耕耘閱讀好書,有助不斷省思創發,和讀電子文字大異其趣。(文化部提供)
獨立書店訪視員蔡志浩先生日前發表感想,明講不想買書的感受,就像開車有薪的人明講不喜歡開車,剛好打了自己大耳光,被裁了事,再道歉已來不及了,說三道四,只講時代潮流以及自己家「清書運動」,他是習慣買書的人還是真的愛書人,恐怕對實體書有誤解。
電子書不耐久翻久讀與收藏,大家都知道,原因是虛的,沒有實體書的溫度感,與手跡之樂。網路大興,不少書與資料都可在手機電腦找到,但是反而是求樂摃玩找發洩的地方,除非工作所需,大抵吃喝玩樂去也,年輕一代火星文化或甚至懶得用字,隨意濫PO照片比比皆是,更有假消息大肆橫行的危機。
無它,電子查閱缺乏實體書的凝定感,安靜感,再加上拷貝容易,對真正努力研究寫論文形成挑戰。這一代真的因為資訊普遍電子化,更走向 AI 全服務人類被動化心靈沉滯狀態,是禍是福可想而知。
太方便,是要付出代價的,包括學術水準的低靡,包括不會文字表達的人越來越多,遇事不思考粗暴化,絕非社會之福。
蔡先生身為訪視員,講錯了話,也沒講出實體書的深遠價值,光說潮流與習慣,家有千書如何整理是自家的事,根本不能拿出來講,如此豈不是要人學習棄書,身負訪視責任,就須想出改善之道促進獨立書店福祉,比如講了很久的書業減稅或試辦免稅一年,也可購書可有每年幾萬元扣除額等等,也比起半導體業製造業龐大稅收不過少少減徵,都是可為之事,但財政單位一直保守,這位訪視員都不提。
在上個世紀,人才無不是讀實體書綻出的,長期耕耘閱讀好書,不斷省思創發,這是與讀電子的字大異其趣的。此時台灣半導體興旺萬分,但可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美國讀機械系之前,是在哈佛讀人文書一年,培養了深刻價值觀,就如最近 support 崑曲復興演出的台積電元老級曾繁城先生述及當年一再想考文史,家長反對才讀電子的往事。現在環境電子化下的學子,失去文史沈浸涵養的機會,價值觀誤導或顛倒,嚴重一點叛鄉叛國時,讀書到底有何用?
獨立書店意思不僅實體書而已,獨立兩字,更有獨立言論自由意旨,提供咖啡飲料,讓人有一清淨角落憩息,更如西方咖啡店傳統讓文人雅士才人可相聚與腦力激盪,甚且帶動文化;只有思考此意義,文化部才有真方向要求各地文化局協助,比如筆者老家所在的新竹市大同路與中央路交叉口原「文史書房」,近傳關燈,說是竹市府想收回當辦公室,未聞文化局介入,也沒看到轉租更高房租者,如此倒退,當然獨立書店又少了一間,店頭暗暝。
法國甚至規定公家圖書館不能急買新書,總要新書上市後一段時間才買,讓實體書市減去衝擊,相信文化部也知此,做與不做而己,冒出下游執行者蔡先生這種態度,難道沒反映出政府的不重視嗎?我們的文化價值危機早已來臨,當上一代讀實體書的人才老邁或凋零時,讀虛體書(電子字)的一代會不會有真前途,有白髮的蔡先生猶如此講,雖已去職,仍令人心驚 —— 他只是揭開我們不願面對的時代現象而已,粗魯些,但真的難看。
※作者為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