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百外商因商業糾紛被滯留中國數年 只欠22萬就遭限制出境

劉孜芹 2024年03月31日 18:30:00
中國警方會在每個機場和火車站檢查出境禁令的名單。(美聯社)

中國警方會在每個機場和火車站檢查出境禁令的名單。(美聯社)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上周在北京會見多位美國工商界代表,被認為是為了吸引外資重返中國,並恢復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不過根據《華爾街日報》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近年來,外商在中國常因商業糾紛的民事訴訟,而遭限制出境。

 

其中案例涉及的金額有些甚至只有7千美元(約22萬新台幣)。這些外商往往到機場準備離境時,才被告知不准出境,因此受困於中國,也不知何時能夠離開。

 

《華爾街日報》發布調查報告,對包括幾百萬份文件的線上法院資料庫進行搜索,發現37起外國人受到出境禁令的案件。不過據知情的律師表示,真實數字要高得多,學術界已發現超過150起案件。

 

這些法院資料庫中的案件像是,因為拖欠付款或債務失敗而滯留在中國的美國人、1名台灣餐館老闆與德國合夥人在股權問題上發生分歧,以及1名伊朗外商好幾個月無法離開中國,因為他積欠員工7千美元(約22萬新台幣)。《華爾街日報》嘗試聯繫當事者,但他們都未置評,甚至拒絕證實自身的經歷。

 

報導特別介紹,1名在中國居住6年、任職於某歐洲企業上海分公司的美籍主管。他2016年在上海浦東機場準備離境出差時,卻被邊防檢查人員告知說不得離境。邊境官員只告訴他:「你知道你做了什麼事。」但在此之前,他完全不知自己已被禁止出境。

 

這位美國高階主管曾擔任歐洲公司上海子公司的總經理。 2016年,該公司總部停止向上海子公司匯款,導致其無法支付月薪。這位高層試圖從中國境內籌集資金,但失敗了。該公司遭到多名員工提起訴訟,有人要求法院對他實施出境禁令。

 

中國的法律制度允許原告在民事訴訟中請求法院對被告實施出境禁令。通常法院會在案件判決後才下令被告禁止出境,但也經常在判決前就實施。出境禁令導致許多外國高階主管被困在國內,而且往往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被允許離開。

 

絕大多數出境​​禁令並不適用於被指控犯罪的人,而是適用於涉及民事訴訟(通常是商業糾紛)的人。同樣,這些禁令也經常針對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主或捲入個人糾紛的企業主。受到出境禁令的人的名字會被添加到中國國家資料庫中,警方會在每個機場和火車站檢查該資料庫。這些外國人往往在旅行之前才知道出境禁令,有時也沒有被告知為什麼不被允許繼續旅行。

 

加州州立理工大學(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商業法律與公共政策教授羅德森(Jack Wroldsen)指出,在中國人與外國人發生的民事糾紛中,出境禁令會改變權力平衡,讓其中一方握有優勢。

 

報導也指出,被禁出境的外國人往往陷入困境。2016年在上海浦東機場被攔截的美國高階主管無法在中國找到工作,在新冠疫情期間也因缺乏證明而無法接種疫苗。他已在中國停留的簽證已逾期多時,還得隨身攜帶法庭信函來解釋簽證逾期的原因。

 

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舒表示,被告一旦被實施出境禁令,只要債務未清償或案件仍未結案,出境禁令會自動延期,效期沒有上限。

 

專精國際法的律師事務所Harris Sliwoski合夥人哈里斯(Dan Harris)表示,這些出境禁令的案例顯示,在中國的法律體系中,企業和個人的責任可能混淆不清。雖然中國允許企業以有限責任公司的型態營運,但涉及出境禁令時,企業責任馬上就變成個人責任。

 

另外,這些出境禁令也是讓美國外交官頭痛的問題,美中關係因此更加緊張。不過,華府對此能做得不多。哈里斯坦言,這些出境禁令在中國是合法的,外國對此「基本上無能為力」。

 

根據紀錄,美國駐北京大使館2017年就曾致函中國外交部,表達對多名美國人遭遇出境禁令的關切。另外根據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的記錄,自2010年至2019年間,共有30起美國人遭中國禁止出境的案件。

 

關鍵字: 中國 外商 限制出境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