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目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的5位重症患者,1人狀況好轉,有2人考慮要進行換肝,還有1人仍在使用葉克膜。(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已累計通報31人,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天(1日)上午表示,目前5位重症患者,1人狀況好轉,有2人考慮要進行換肝,還有1人仍在使用葉克膜;收治醫院也提出將使用「血漿置換術」,幫助患者洗出體內毒素。
衛生福利部今天公布,截至上午10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目前累計通報31人,其中2人死亡、5人住加護病房、3人在一般病房、21人返家休養。
關於重症患者的最新病況,王必勝今天接受節目「POP撞新聞」專訪表示,目前住在加護病房的5位重症患者,1位狀況好轉,將轉至一般病房;其他4位患者仍處於昏迷狀態,肝臟損傷程度嚴重,甚至有2人考慮要進行換肝,1人仍在使用葉克膜。
至於每位個案的病情嚴重程度不一致,王必勝推測,可能與「攝食量」、「毒素分布不均」、「個人體況」有關。
王必勝解釋,疫調發現每位個案的共同點都是有吃炒粿條,假設粿條是米酵菌酸的來源,毒素可能在整盤料理中分布不平均;另外,每位個案攝取粿條的量也不一樣,部分民眾可能沒有將整份炒粿條吃完,再加上患者本身身體狀況可能也有影響,才會造成嚴重程度不同。
王必勝指出,米酵菌酸沒有解毒劑,在人體半衰期4天,需要長時間才能代謝出體外。目前台灣病例少、各界處置經驗也少,除了採取「一般支持性療法」,27日專家會議上,收治醫院也互相討論病例,提出用「血漿置換術」(俗稱洗血),幫助患者洗出體內毒素。
針對先前農業部指出,唐菖蒲伯克氏菌有4個病原型,其中只有1個「椰毒亞型」才可能產生米酵菌酸。王必勝說明,不排除是在某些機緣下沾染到這種菌、帶進國內。因此,該細菌是主要的關鍵之一,目前已經在寶林茶室進行環境採樣,希望能夠培養出這種細菌;但細菌的培養需要長達2周的時間,無法迅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