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晶片代工業務大虧70億美元,執行長季辛格強調可在2027年達成損益平衡。(取自英特爾社群平台X帳號)
美國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近年積極展開技術研發,期望重返晶片製造的領導地位,然而根據2日公布的資料,去年英特爾的晶片代工業務卻大虧70億美元,比前一年度的52億美元更嚴重,對其重振事業的雄心無疑是一項打擊。
路透報導指出,根據英特爾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財報資料,該集團晶片代工事業2023年除了虧損增加,營收也從2022年的274.9億美元下滑至189億美元,衰退幅度達31%,消息曝光後,英特爾股價應聲下跌4.3%。
在向投資人進行簡報時,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2024年恐會是該集團晶片代工虧損最嚴重的1年,預期可在2027年達成損益平衡。他表示,該領域業務因決策錯誤而蒙受沉重後果,包括1年前拒絕採用荷蘭公司艾司摩爾(ASML)的極紫外光(EUV)機台;雖然這些機台成本可能超過1.5億美元,但事實上它們比早期的晶片生產機具更具成本效益。
季辛格也指出,另外一個與錯誤決策有關的發展,就是把將近30%的晶圓產製外包給台積電(TSMC)在內的其他外部代工廠,因此目前英特爾正在進行調整,目標是將外部代工的比例降至20%左右。目前該集團也正將產線轉換為極紫外光(EUV)機具,未來將逐步淘汰老舊製程設備。
季辛格表示,在進入極紫外光時代之前,英特爾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且缺乏競爭力,但在步入「後極紫外光時代」之後,該集團產品無論在價格、性能都極具優勢,並且將重返領導地位。報導表示,英特爾計畫投入1000億美元(約3.2兆元新台幣)經費,在美國4個州新建或擴增晶片產線,但整體營運是否能因此出現轉折,就要看英特爾是否能說服使用者採用該公司產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