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碳費徵收及電價調漲,加強使用符合資源循環,低碳、節能的優質再生綠建材,並在ESG永續報告書交出亮麗的成績單。(本報資料照片)
本(四)月起電價要調漲了!面臨國際燃料價格高漲,台電發電成本也隨之增加,電價若再不調整,就撐不住了。
面對高電價,「節電」越發顯得十分重要。尤其是邁入炎熱的夏季,冷氣機勢必更長時間運轉,大家的荷包就要更失血了。對家戶,以及公司行號的辦公廳舍而言,建築節能可能是唯一的策略。
建築節能有多種手法,如屋頂隔熱、外遮陽、節能窗戶等,這些都是建築物的外殼節能部分,而內部空間最重要的則首推使用各種隔熱綠建材。不論是天花板、隔間、牆壁等,若能使用低熱傳導係數的隔熱建材,將可阻絕熱能,達到節省空調耗能減少電費支出的效果。
然而以往的隔熱建材大多是在夾層內填充PS,PE等塑膠材質,固然可達到隔熱效果,但這些有機高分子塑膠材料為石化產品,不僅不易回收再利用,且不具防火性,從環保與安全性的考量顯然較欠理想。
令人振奮的是,國內有業者陸續開發成功,各種以回收材料生產的隔熱建材。例如在傳統的混凝土材料中,添加如廢玻璃等回收材料,並進行發泡成為具有蜂巢式的多孔結構,而可達到隔熱、隔音等效果,且質量輕,可降低建築物的載重,一舉數得。這是善巧利用回收材料的特性,達到若僅使用原生材料無法獲致的功能。因為具有更優異的性能,故可稱之為「優質再生建材」。
傳統上大家可能認為使用回收材料生產的產品,品質、性能可能不如以使用原生材料生產者,因此除非基於環保的強制性要求,不大樂意主動採用。為克服此種迷思,健全的標章驗證制度十分重要。內政部的綠建材標章中的「再生綠建材」,乃要求使用回收材料生產的建材,品質完全不能打折扣,必須符合建材的國家標準,保障建築物的安全。而因應2050淨零排放目標,更在「綠建材標章評定基準」中,強調低碳、節能之重要性。
依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1年的報告指出,全球營建產業總碳排放量約佔全球的38%。其中使用階段的碳排約佔28%,而建築物建造時的碳排(即所謂「蘊含碳排」約佔10%。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乃繼以前者為主的「綠建築標章」制度後,於今年再針對後者推出「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與標示制度,其中使用「低碳循環建材」乃為達成建築蘊含碳排減量的重要方法。
因此,如前述使用的「優質再生綠建材」,除在使用階段具有節能減碳的功效外,更由於使用回收材料生產,符合「低蘊含碳建築」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低碳循環建材」。
因此,因應碳費徵收及電價調漲,建議營建業者可加強使用符合資源循環,低碳、節能的優質再生綠建材,並在ESG永續報告書交出亮麗的成績單。
※作者為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理事,再生綠建材產業推動聯盟召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