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給台灣年輕世代統戰警訊的一帖「回春丹」

潘祖芸 2024年04月05日 07:00:00
中國樂團「回春丹」於微博和IG上刻意寫到「從廣西到中國台灣」,因使用矮化我國用詞,被台灣祭主辦單位取消演出資格。(圖片擷取自台灣祭公告)

中國樂團「回春丹」於微博和IG上刻意寫到「從廣西到中國台灣」,因使用矮化我國用詞,被台灣祭主辦單位取消演出資格。(圖片擷取自台灣祭公告)

因〈鮮花〉一曲受到廣大矚目的中國樂團「回春丹」,受邀參加近日位於屏東的「台灣祭」演出。然而4月1日回春丹於微博與IG上寫到「從廣西到中國台灣」,此等矮化我國的用詞,使其直接被台灣祭主辦單位取消演出資格。4月2日回春丹於Legacy Taipei 的專場表演,台下更是有大批民眾舉起「台灣獨立」旗幟,也有民眾於Legacy外圍發起短講表達堅定主張。

 

為什麼台灣祭要取消回春丹的表演?

 

網路上對於此事件的評論兩極,有一派人認為回春丹因為發文矮化我國的行為而被取消表演非常痛快,另一派人則是希望音樂跟政治分開,回春丹是台灣祭看點之一,因政治問題而被取消實屬反應過度。

 

那為什麼台灣祭要取消回春丹的表演?

 

因為台灣祭的主辦方是屏東縣政府。由台灣政府舉辦的活動,若是接受矮化我國國格的價值主張,無非是帶著我們民意的政府,用著我們的錢在支持中國的貶台行為。試想同樣由政府舉辦,中國央視的春晚表演上,若是出現有矮化中國言論的表演者,那央視會對該位表演者做何處置?

 

連周子瑜在韓國節目中手拿著中華民國國旗揮舞,都可以被舉報是「台獨份子」而遭抵制,若春晚表演者真的出現輕視中國政權的言論,想必央視會讓不夠「愛國」的表演者消失於演出名單,甚至全面封殺。

 

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有這麼難嗎?

 

從各國歷史脈絡中不難發現,最讓聽眾有共鳴的音樂往往反映著當時社會風氣、政治事件,是創作者透過自身的體驗吶喊出這個世代的共同記憶,因此我們可以說音樂本來就蘊含著政治。

 

即便音樂跟政治本就難以切割,然而就此事件來看,筆者認為這純粹是「政治」問題。中國樂團來台灣表演,發布涉及矮化我國的言論,主辦的屏東縣政府在權限內做出回應,這是政治問題做政治處理。

 

我們該注意的是在政治問題上,仍堅持政治與音樂應該分開的人們,他們的想法從何而來?

 

2023年暑期中國國台辦就曾對台灣青年族群發起交流活動,推出各式「惠台利民政策措施」,透過夏令營、觀光景點參訪等方式讓首次拜訪中國的台灣青年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美好。

 

近年台灣使用抖音、小紅書的人口持續增加,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3年台灣網路資訊報告顯示,在台灣使用抖音/TikTok的人口中以18-29歲最多,佔全部使用抖音/TikTok人口的35.7%。抖音使用者有更多機會可以接觸到來自中國的娛樂、生活資訊,不知不覺中這些被中國審查過的影音內容容易滲入抖音使用者的思想當中,實現新型態的文化統戰。

 

中國利用旅遊、文化、影音等工具走入台灣年輕世代的日常生活,欣賞與否都是個人的自由;問題是在已知對方可能不懷好意時,我們能不能擁有足夠的意識,去辨別中國資訊戰的統戰陷阱?一旦輕忽中國試探的訊號,就等於是為未來進一步侵犯開了綠燈!

 

因此,筆者尊重希望「音樂歸音樂」的人,但呼籲這些人要保有對政治的敏感度,在事關國家的議題上,若有人試圖「以音樂偷渡政治」時能夠清楚辨明是非。自由的台灣人,不能沒有音樂,更不能沒有信念。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學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