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推動垃圾「隨袋徵收」,間接促使「隨水徵收」的垃圾處理費至少減了三分之一,頻遭地方政府拒辦,「我們不像直轄市是有錢人,財政怎麼可能負擔得起?」(合成畫面/李隆揆攝、台北市政府提供)
環保署推動垃圾「隨袋徵收」,除已實施的台北市、新北市及台中市石岡區,原有意擴大到全國,卻陸續遭地方政府打槍,拒絕試辦。《上報》調查發現,各縣市拒絕隨袋徵收,除害怕民眾反彈,關鍵在於現行「隨水費徵收」的垃圾處理費。一名地方政府的環保官員受訪直言,若改推隨袋徵收,縣市政府的收入推估至少減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我們不像直轄市是有錢人,財政怎麼可能負擔得起?」
打槍中央〉新竹與雲林都說不
蔡英文政府去年上台後,環保署曾大力宣示將擴大實施隨袋徵收,打算把雙北以外的4都全列入評估。但據透露,環保署多方探尋地方意願後,發現四都意願都不高,內部開會後,打算改鎖定「所得高」、「教育水準高」的新竹市,另評估陷入垃圾處理困擾的雲林縣,打算挑較為都會的區域如斗六、虎尾先試辦,但竹市、雲林在考量財政及配套政策的成本之後,皆打槍中央政策。
而包括新竹市在內的地方政府,拒絕「隨袋徵收」的重要原因,就是這筆「隨水徵收」的垃圾費。以竹市為例,據透露,每年隨水徵收的垃圾費收入約3、4億元,竹市府評估後發現,若實施隨袋徵收「至少短收1億多,將近三分之一」。
考量不同〉中央美意地方憂配套
新竹市環保局長江盛任接受《上報》採訪表示,竹市地方小,若以人口條件及素質,的確有推隨袋徵收的優勢,然而政策也須考量地方財政,況且實施後「生廚餘」的後端處理配套、資源回收物的處理,以及清潔隊人力、清運路線等,都是額外成本;竹市並不反對此政策,但認為應審慎評估、做好前置作業後再上路,否則新政策未收成效恐先引發民怨。
我國的垃圾處理依《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費徵收辦法》第3條,目前採3種方式向民眾收取費用,除了實施「隨袋徵收」的縣市是由民眾自己付費購買垃圾袋,其他縣市則採「隨水徵收」垃圾費。也就是說,你用多少水,就收多少垃圾費,費用以度為計算單位。根據環保署統計,每度水徵收的垃圾費各地從2.9到4.5元不等,平均每度約收3.7元。至於「非自來水」的家戶,則按戶徵收,每年統一繳交定額垃圾費。
根據環保署廢管處統計,目前隨水費徵收垃圾費的縣市,以平均月用35度自來水計算,1戶每月平均需繳129.5元垃圾費,而實施隨袋徵收的雙北,平均每戶每月只花約30多元購買垃圾專用袋。換言之,隨袋徵收比隨水徵收更省人民荷包。
財政短收〉焚化爐擺著照花錢
然而,一名地方官員透露,隨袋徵收推不動,除民眾觀感上會認為「多剝一層皮」、恐牽動2018年底縣市長大選之外,更大原因在於,這筆「用多少水就收多少的垃圾費」,絕對遠多於隨袋徵收的垃圾袋收入,而這對財政困窘的地方政府來說,無疑是一筆「不能少的錢」。
以台北市為例,2000年7月開始推動隨袋徵收的前一年,市府隨水徵收的垃圾費收入便約10.68億元;但推動後,收入不但隨垃圾量逐年遞減,近5年來,市府因民眾購買專用垃圾袋的進帳平均更僅3億多元,與政策上路前相比少了三分之二。
新北市實施隨袋徵收前,如2008年「隨水徵收」的垃圾費收入高達13億,但推動後,去年收入僅5.5億,等於少了一半以上。據了解,一些地方政府評估財政收支狀況後,決定斷然拒絕試辦隨袋徵收。
事實上,各縣市隨水徵收的垃圾費,一部分繳入各縣市「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基金」專款專用,一部分則繳進市庫。一名地方主管廢棄物清理的官員直言,「推隨袋徵收馬上面臨的就是財政收入減少,但原有的焚化廠或人力費用照樣要出,兩相比較之下,誰會拿自家財政開刀?」不過,雙北兩直轄市對此不以為然,認為隨袋徵收帶動的垃圾減量效應,若加計環境成本後,反可替地方節省更多錢。
【延伸閱讀】
●北市省百億擴廠費 新北靠回收賺2億
【熱門影片推薦】
●音樂的味道是什麼?
●FB無人機首度起降成功
●【人物】冷水坑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