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釋憲死刑違憲將衝擊賴清德政府,黨內忙獻策拆彈。(合成畫面/王侑聖、張哲偉攝)
王信福等37名死刑犯針對死刑是否牴觸憲法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宣告將於4月23日召開死刑言詞辯論庭,辯論後3個月將宣判死刑是否違憲,若大法官釋憲死刑違憲,直接衝擊的是新任的賴清德政府,因此黨內紛紛獻策,立委林俊憲主張死刑存廢應該回歸民意基礎的國會定奪;也有幕僚提慎死、減死到最後才來討論廢死的三階段因應。
4月23日憲法法庭上主要爭論點包括死刑是否違憲;以及若死刑合憲,其適用的犯罪類型、被告範圍及配套程序等,大法官將於辯論後3個月內宣告死刑是否違憲,若死刑被宣告違憲,台灣將進入廢死修法階段。據了解,黨內幕僚也提醒過賴清德團隊關於該議題對台灣社會的影響,並且針對廢死議題提出主張與看法。
因為依照《憲法訴訟法》,經言詞辯論的案件,應於言詞辯論終結後3個月內宣示裁判結果;必要時得延長2個月,亦即憲法法庭最快會在7月23日宣判、最晚也不會拖過9月底,就會做出死刑是否違憲的裁決,若憲法法庭裁判死刑違憲,立法院必須進行修法,屆時將掀起各方論戰,廢死與反廢死的極限對抗。
民進黨人士分析,其實目前台灣社會還未能成熟到討論廢死,且在野黨勢必拿此議題操作批執政黨保護死刑犯,但目前台灣社會支持廢死的團體有三類型,第一、NGO團體包括廢死聯盟、司改會等;再來就是國家人權會,在捍衛人權的立場上,勢必對於死刑有所質疑;最後則是部分法律專家學者,除了這三類型以外的大部分台灣人對廢死仍是難以接受。
據悉,針對廢死與否的燙手山芋,綠營幕僚獻策拆彈,主要提三階段逐步達成目標。第一階段為「慎死」,在司法階段謹慎量刑,或是提起再審空間,避免誤判;第二階段是「減死」,減少司法體系中判死刑的空間,或以無期徒刑取代死刑判決;最後一步在社會大眾有共識或時機成熟時,才能真正進入死刑存廢與否的社會對話,三階段達標的過程可能視時機推進,逐步形成共識,三階段不會設定時間,換言之,針對死刑存廢採以拖待變爭取最大社會討論空間。
不過,當下執政黨面對的是4月23日的憲法法庭言詞辯論,辯論後,最快會在3個月後宣告結論。此案更是賴清德政府上任後的第一個考驗,對此,被視為賴清德嫡系子弟兵的林俊憲率先提出質疑,「由憲法判決定奪死刑存廢,是否恰當?」
林俊憲透過臉書指出,關於死刑恰當與否的討論,早在過去幾十年間就有過多次釋憲,歷任大法官對於死刑的解釋,多是引用憲法第22、23條,認為是「在維護社會秩序和個人生命權間權衡」。但憲法是社會最高層級的契約,死刑是公共利益和個人生命間的權衡,「以違憲形式來廢除某種刑罰,等同直接挑戰這部契約存在的意義」。
林俊憲表示,死刑存廢與否應該要以社會當下共識為主要依據,並回歸有民意代表性的國會來定奪。台灣歷次民調顯示,社會均有8成左右民意反對廢死;其他民主國家中,歐洲各國廢除死刑,不過美國、日本等國仍保留死刑,代表每個社會皆有自己對死刑的觀點,並非一體適用。
林俊憲說,民意是流動的,憲法這部契約的簽訂者是全體國民,整體社會如何看待死刑,才是最重要的依據,呼籲司法院應審慎處理即將到來的判決,切實反映民意。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接受訪問提及,沒人能指導大法官行使職權,無法先做因應,就等釋憲結果出來,執政黨會面對。(責任編輯:殷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