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電動車的來勢洶洶,美、歐等國正展開因應措施,圖為中國車廠比亞迪展示旗下的電動車款。(資料照片/美聯社)
在新冠肺炎疫情消退之後,中國電動車品牌如同雨後春筍般湧向國際市場,並且搭上了國際淨零排放熱門議題的順風車,更使其展現出銳不可當的態勢,迅速取得全球近6成的市占率,更讓電動車大廠特斯拉都必須祭出削價競爭的策略,因此,中國電動車的發展是否重塑全球汽車製造業版圖,已成為各界熱議與關切的焦點。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估算,2023年中國境內電動車的銷售量,就佔了全球總銷售量的60%,歐洲則占了25%,美國僅有10%左右,因此中國無疑是目前全球電動車最大的市場,且需求仍然持續增長。
根據統計,2023年中國境內的電動車銷量,已佔了整體汽車銷售量的3成以上,且在2024年年初,該比例首度站上了4成,且在北京當局終止實施十多年的購車補貼政策後,在各家車商祭出價格戰的競爭下,電動車的銷售也並未受到影響。因此,IEA預估中國境內的電動車銷售量,在2024年將會達到汽車總銷售量的二分之一,佔比達到歐洲的2倍,更是美國的4倍以上。
受益於在中國市場的亮麗表現,中國電動車領導品牌比亞迪(BYD)在2023年最後一季,銷量達到52.64萬輛,首度顛覆馬斯克(Elon Musk)所創立的特斯拉(Tesla),長期主導全球電動車銷售的情形,也迫使馬斯克不得不承認來勢洶洶的比亞迪已非吳下阿蒙,表示中國電動車具有強大競爭力。
因此,除了中國境內,比亞迪已在泰國建立生產工廠,預計今年就能開始投產,年產能預估可達到15萬輛,且正計畫在巴西投資6億美元,建立該集團在亞洲以外的第一條產線,與比亞迪有競爭關係的長城汽車,也著眼於巴西當地的電池金屬礦藏,計畫在該國開設工廠,中國電動車企業陸續布局海外,展現出進一步爭搶國際市場的野心。
除了價格之外,中國電動車廠為提升其競爭力,紛紛從包括車載系統以及內裝等角度著手,在本周揭幕的北京車展,上汽通用五菱汽車(SGMW)推出售價約從1.1萬美元(約35.86萬元新台幣)起跳的寶駿「悅也」車款,就搭載了能夠顯示「謝謝」或是心型圖案的車尾燈,讓駕駛能夠藉由燈號,感謝其他用路人的禮讓;由極氪汽車(Zeekr)所推出、售價約3.7萬美元(約120.6萬元新台幣)的001車款,則是設計了可在停等紅燈時播放音樂、並且向行人顯示豎起大拇指「比讚」燈號的水箱護罩。
由上海汽車集團(SAIC Motor)推出的「榮威」(Roewe)D5X DMH電動休旅車,則是搭載了允許駕駛輸入最多10個目的地的強大導航系統,並且進行路線規劃,此外各家車商也都卯足全力,將各式各樣的娛樂功能納入車載系統之內,試圖將車內駕駛或乘坐體驗做為重要賣點之一。
根據國際能源署年度電動汽車展望報告,藉由電動車大量出口搶市,中國正在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版圖,包括比亞迪、上海汽車集團旗下品牌MG等中國廠牌,在2023年的銷售總量就佔了中國銷量的一半,且目前中國有6成的電動車售價都已經低於燃油車輛,使電動車更具有吸引力。
IEA指出,積極佈局海外市場的中國電動車品牌,在2022年與2023年陸續推出了價格實惠的車款,且銷售成績不俗,反映出電動車產業與傳統車產業之間具有極大差異的事實。
鑑於中國電動車的強大競爭力,包括美、歐都已展開相關因應措施,美國聯邦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布朗(Sherrod Brown)本月就敦促總統拜登(Joe Biden)禁止所有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強調中國政府隱性的補貼政策,對美國汽車產業構成「生存威脅」。此外,歐盟也正展開針對中國電動車的反傾銷調查。
即便如此,中國產製的汽車外銷量在2023年達到400萬輛、較前一年度成長60%,使其超過日本與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其中純電動車的出口達到120萬輛,更是較前一年增長80%之多,且即便美國、歐盟祭出高額進口稅率,但IEA表示「中國車款往往較當地汽車品牌更具有競爭力」。
根據IEA的評估,2024年國際純電動車以及混合動力車款的銷量。將從去年少於1400萬輛,大幅成長至1700萬輛,其中純電動車就將佔45%;美國市場今年電動車銷售佔比約為11%,歐洲市場則有約25%,有鑑於國際持續推動淨零排放,電動車以及混合動力車輛仍具有強大未來性以及競爭力,中國車廠以及特斯拉與其他國際車廠之間的角力勢將更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