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開口閉口都是「一中各表」,但真正實踐「一中各表」的國家領導人其實是蔡英文。(圖片摘自總統府網站)
2012年,蔡英文首次參選總統,幾度在民調上逼近現任者馬英九,但始終無法超越。一位與蔡英文熟識的退休媒體文化人回憶,他當初曾當面建議蔡英文應該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原則,專攻馬英九的內政議題,不要在兩岸統獨與國民黨打爛仗,但蔡英文始終沒有接受。最後,馬英九在多位重量級台商站出來力挺九二共識以及美國的半公開支持下,用80萬票擊退蔡英文,過程讓這位退休媒體文化人相當扼腕。
蔡英文沒有在12年前接受這建議的原因並不難理解,第一、 她當時才加入民進黨4年,黨齡尚淺,無力挑戰民進黨的神主牌。第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畢竟是國民黨長期論述的內容,民進黨貿然接受恐將衝擊綠營基層,導致自己未戰先亂。不過,這場敗仗顯然也深刻地影響了蔡英文之後的兩岸論述與政策。4年後,她用「維持現狀」先取信於美國,接著在就職演說公開宣示以《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即使事後共產黨言而無信宣稱這是「未完成的答卷」,她依舊不改其志,不斷地在各種文告裡宣示她「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僅穩定了過去8年的兩岸關係,民進黨的兩岸路線也在她的兩屆任期裡完成了「典範轉移」。
很多人都知道「九二共識」是國民黨官員蘇起的發明,但很少人真正清楚這發生在32年前兩岸兩會的協商中彼此的爭點與歧異何在?因為不容易理解,所以國民黨長期以來的宣傳就取代了真實。國民黨深植於台灣民眾腦海裡的論述是:九二共識就等於「一中各表」,也就是《國統綱領》裡說的:「一個中國,兩個政治實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各自表述自己擁有中國代表權。」
嚴格來說,《國統綱領》裡的這個說法雖然承認有個「待統一的中國」,但前提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屬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這比較像是分裂國家裡的「兩德模式」或「兩韓模式」,也可以稱之為「兩個中國」。只是,這樣的論述徹底地違反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奉行的「一中三段論」(中國只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所以,共產黨從頭到尾都沒有接受國民黨的這個說法。
不接受沒關係,因為兩岸政府都有開啟雙方交流的政治需求,雙方就在這種混沌曖昧中開始互動。差別在於,共產黨只講「一個中國」,國民黨則對台灣人宣傳這是「一中各表」,國共雙方如果不想讓彼此太尷尬,就一起用「九二共識」當作通關密語。所以,馬習會絕對不是「兩岸國家領導人」的會面,而是「國共兩黨黨主席」的會面;畢竟,在共產黨眼中,「中華民國」早就亡了,怎麼容得下馬英九以中華民國(前)總統的身份與習近平會面。
共產黨對於自己的底線踩得無比清晰,反而是國民黨人的立場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鬆動。馬英九在第二次馬習會裡表述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是共產黨用語,也就是俗稱的「各表一中」。身為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默默地接受了共產黨的「一中架構」,可謂丟盔棄甲,這是30多年前為了兩岸定位努力不懈的國民黨官員完全無法想像的。
回到蔡英文,身為當年李登輝起草「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國安幕僚,她深知《國統綱領》的起草背景,以及1992年兩岸兩會無法達成共識的關鍵。而在接任民進黨主席以及歷經2012年選舉的失敗後,她更洞悉台灣人對「國際人格」與「兩岸穩定」需求的兩面性。於是,「維持現狀」可視為她為昔日殘破的扁政府國際信用收拾戰場;「以《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則是她用「第一位票數過半的民進黨總統當選人」鎮住綠營基層,為8年前依舊搖擺的民進黨兩岸政策統獨爭議所立下的基調。
蔡英文的兩岸論述從未因為國際局勢的變化以及共產黨施加的政治壓力有所變化,她在2021年雙十談話裡提出的「四個堅持」,更成為貫穿她執政的兩岸政策綱領。但如果仔細剖析這「四個堅持」會發現,它們幾乎與國民黨昔日論述的「一中各表」若合符節:
第一、「永遠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是延續自兩蔣時代的一貫說法,不分藍綠的台灣人幾乎沒有人會反對。
第二、「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其實是在暗喻有「兩個中國」的存在,是國統綱領與憲法增修條文裡「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的同義句。
第三、「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是在宣告,兩岸只能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下對等談判,而不是在不清不楚的「一個中國」架構下談判。
第四、「堅持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臺灣人民的意志」,這是每個參選總統的人包括馬英九都曾經做過的承諾,台灣的前途當然不該由13億中國人或共產黨做決定。
歷經過去8年,許多人赫然發現,雖然馬英九開口閉口都是「一中各表」,但真正實踐「一中各表」的國家領導人其實是蔡英文。也因為蔡英文以實踐代替口號,不僅在無形中消弭來自綠營基本教義派可能的反擊,也帶領民進黨悄悄地在兩岸路線上轉型。這等「乾坤大挪移」的功力,不僅是未來國民黨檢討修正其兩岸路線的借鏡,也堪為賴清德未來執政的典範。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