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手指》片尾字幕出現「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資助項目」,不禁令人啞然失笑。(圖片取自《金手指》劇照)
《金手指》是香港去年的重量級鉅片,不過佳評寥寥,最近全因梁朝偉憑此片中演出巨騙程一言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而又引起了一些討論。雖然梁朝偉得獎意義不大,但綜觀全片,也就梁朝偉的表演合格。至於最短板處,肯定是導演和編劇,全片都是牽強推進最後在欠缺高潮的情況下草草結束——按說老江湖莊文強不至於這麼荒腔走板,那麼到底是誰令他必須燒錢完成這部並無必要存在的戲呢?
這個真的要看到出字幕後的「片尾彩蛋」,才能證實我的猜測。「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資助項目」十四字赫然在目,我不禁啞然失笑,這部電影劇情和北京全然無關,僅有中英談判背景下香港股市下挫一段,那他到底引導了什麼而得到北京資助呢?
根據北京電影局官網,這個基金和電影的關係始於:「為繁榮發展北京宣傳思想文化事業,2015年,經北京市文化改革和發展領導小組批准,設立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電影項目自2019年起納入引導基金,旨在推動電影業高質量發展,為電影強國建設貢獻北京力量。」
而其最新願景是:「2024年北京宣傳文化引導基金電影項目將更加重視價值引領,大力支持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更加重視題材多樣性、代表性,鼓勵聚焦現實題材、體現新時代發展和人民情感的作品創作,不斷拓展『主旋律』邊界⋯⋯」
好一句「拓展『主旋律』邊界」,這不就是北上香港導演的最大價值嗎?且說徐克從《智取威虎山》到《長津湖》的表現,就令人嘆為觀止。香港電影的「盡皆過火,盡是癲狂」(All too extravagant, too gratuitously wild)本來是為資本、為消費主義服務的,但沒想到與主旋律宣傳需要一拍即合——源頭在於蘇維埃宣傳美學的本質也是「盡皆癲狂,盡皆過火」,越離譜越能煽動拳民,而香港電影精於此道,讓意識形態宣傳包裝在娛樂之中潛移默化,洗腦於視聽享受之中,不亦樂乎?
這麼說回來,《金手指》又不失為一部有自我反諷的電影。
首先,莊文強以梁朝偉為偶,再次把「盡皆癲狂,盡皆過火」意念以最具體的(也是最刻板平面的)一個金手指/白手套形象,置於香港的「黃金時代」裡,火力全開地諷刺了一把港英末年的經濟幻象——同時也諷刺了在一個靠吹牛皮上位然後綁定各種裙帶利益的小赤佬面前,港英政府引以為傲的司法與廉政力量的無能。
可以說,以上多少曲線滿足了「宣傳文化引導」的需求,既然不懂得如何「說好新香港故事」,那些擅長黑色電影的香港導演,講衰(說壞)老香港故事的能力還是綽綽有餘。也算是為去除「戀殖」出一分力。
不過,過猶不及,反諷效果也是這樣出來的,那個膽比天大、嘴巴抹油、心狠手辣的程一言,不正正是那些靠搞吹牛得天下的人的一個寫照?莊文強當然不敢有所影射,但觀眾看在眼裡,總會想到自己被騙的經驗的。和翁子光《風再起時》相比,《金手指》沒那麼曖昧,完全不去經營反面角色的痛苦、不堪與變化,倒是讓觀眾可以更直接地揚棄電影本身而不是角色,乃至可以質疑這樣一部電影的存在目的為何?
《金手指》反覆強調金手指背後有的是無形但又無所不能的金主(有意思的是,有東南亞有東歐有香港本土五花八門,就是沒有中國的),自然也能讓我們想想這一系列奇怪的「反腐」電影背後的共主是誰?香港的這些精英導演們,會不會也是另一種白手套而已?
據新華網:王家衛的《繁花》也得到了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資助,還入選央視2024年「大劇看總臺」片單——也就是說,得到權力操盤者的一再背書。但相對而言,《繁花》還是要比《長津湖》《金手指》做得聰明一些。
王家衛電影本來那深層次的美,來自於王家衛把自己想像中的上海摩登美學空降到香港,重塑那在五十年代曇花一現的混雜美學,甚至把它延伸到2046年。其後王家衛想要回饋上海時,《擺渡人》卻做出了一個極其難看的失敗示範。他不甘心,打磨十年,《繁花》以強大的投資與卡司,更紮實的改編劇本捲土重來,把王家衛美學進行了一番徹底輸出——換一種說法,這是王家衛向王家衛風格的致敬之作。
黃河路那些過於密集的霓虹燈屬於香港人王家衛,那些弄堂小菜則屬於王家衛的上海人想像。但香港天生的殖民地風華當然比偽造的上海十里洋場要好,我們都知道1949年之後不可能還有大上海,《繁花》的成功在於小上海的塑造,但那被主旋律要彰顯的那個改革開放重生的新上海蓋過了風頭。
《繁花》裡那個寶總,和《金手指》那個程一言相比優雅得多、細膩得多,但是別忘記他們的發跡史、操控股票又被股票操控的種種,又是何其相似;對他們失敗的渲染,暗合了目前中國政策對「理性炒股」的呼籲。王家衛把這些編織在感情糾葛裡,剪不斷理還亂,讓你分不清慾望到底是關乎財富還是人情了,或者,在新新中國,兩者毋須分辨。
那麼最後,你們願意看一部洗腦於無形的高難度片,還是願意看一部無意暴露洗腦之拙劣本質的低難度片呢?當然,最好是都不選。
※作者為詩人、作家、攝影師。1975年出生於廣東,1997年移居香港。曾出版詩集《八尺雪意》、《半簿鬼語》、《尋找倉央嘉措》、評論集《異托邦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