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中國超額產能問題無法解決,產業供應鏈的總利潤必然因低價競爭而降低。(美聯社)
近期,美國貿易代表署針對2022年以來川普政府時期所實施的301條款關稅措施進行審查。根據美國彭博社「Biden Set to Hit China EVs, Strategic Sectors With Tariffs」一文報導,美方除了將大幅維持現有關稅,電動車、電池和太陽能等中國的產業都會被列入美國加徵關稅名單,有關電動車的關稅甚至可能被大幅調升3倍至100%。前述三個中國產業在國際市場傾銷(dumping)對各國廠商的傷害,在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與國務卿布林肯在近期訪問中國時,已再次強調美國對此問題的重視,相關的討論可參見本專欄「不必期待中國主動解決超額產能問題」。
由於電動車市場在近年來的成長相當迅速,因此,許多台灣廠商也紛紛在變速箱、電池、輪胎等電動車產業供應鏈中有不少的投入。在電動車發展初期,台灣加入美國特斯拉電動車供應鏈的廠商仍有利潤可圖。
然而,隨著特斯拉移往中國上海設立超級工廠後,電動車的生產規模也隨之擴大,中國電動車供應鏈亦愈來愈完整,中國電動車的品牌也伴隨增加。包含寧德時代、比亞迪與小米等公司,都是在電動車的電池與品牌具有高度競爭力的中國廠商。在電動車的生產技術逐漸成熟後,愈來愈多的中國廠商紛紛投入電動車整車的生產。由於中國電動車產量為數甚大,小米董事長雷軍在近日參加2024北京國際車展後也表示,「好的車有幾輛就行了,幹嘛需要那麼多同質化的車呢?」以及「你們這哪是在做產品,完全是在靠矇,你絕對不能矇著打」。由雷軍的說法可以知道,中國電動車會在際市場發生傾銷的可能性,是相當高的。
因為中國在許多先進科技產業的發展已受到美國科技出口管制政策的影響,因此,其國內廠商一定會往成熟製程或不容易管制的成熟產業發展。換句話說,當中國大量廠商往技術成熟產業發展時,該產業發生超額供給的情況是必然的趨勢。
近期,除了美國特斯拉因面臨中國廠商競爭而須大幅降價與裁員外,中國中芯半導體因面臨自己國內市場的價格戰,而導致其獲利大幅下滑。中芯半導體今年第一季的營收雖然增加,但是,淨利較去年同期減少68.9%,凸顯市場的超額供給對廠商的傷害。中國市場產能過剩的問題惡化,也是中國經濟的谷底仍未被看見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於以中間財生產製造為主的台灣廠商而言,除了面對品牌廠商因超額產能而會壓低上游零組件廠商的訂單價格外,一旦美國政府對於中國電動車產業實施301條款的關稅制裁後,參與中國電動車供應鏈的台廠獲利將會進一步減少。當然,參與歐美品牌車廠的台灣廠商,將會在美國與歐盟確定對中國實施傾銷稅後而得到好處,以減低超額產能對於其獲利的傷害。但無論美國與歐盟是否提高對於中國電動車等產業的進口關稅,只要中國超額產能的問題無法解決,產業供應鏈的總利潤必然因低價競爭而降低,供應鏈廠商的獲利將是其技術能力高低而定。
最後,美國對於中國產能過剩的產業所課徵的關稅仍未確定,但是,我們不應樂觀在課徵高額關稅後,其可能為台灣、墨西哥或東南亞的廠商帶來轉單效應。這是因為,美國商務部在去年八月指出,有五家中國公司試圖繞過美國的關稅,分別是在柬埔寨的比亞迪香港(BYD Hong Kong)和新東方太陽能(New East Solar);泰國的阿特斯太陽能(Canadian Solar)和天合光能(Trina Solar)以及隆基綠能旗下的越南光伏科技有限公司(Vina Solar Technology)。這些進口產品加徵的額外關稅(反規避稅,Anti-Circumvention),今年6月即將生效。亦即,若廠商的產品價格競爭力不夠,而藉由將中國產品出口至第三地來洗產地的做法,將會面對反規避稅的制裁,並不會有轉單效益。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