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蝸藤專欄:以巴和談為何停滯?──以哈戰爭歷史敘事(二)

黎蝸藤 2024年05月18日 07:00:00
以色列人在遭受連串恐怖襲擊後,民意逆轉,自此以色列右翼政府就長期執政,對巴勒斯坦也變得強硬。(美聯社)

以色列人在遭受連串恐怖襲擊後,民意逆轉,自此以色列右翼政府就長期執政,對巴勒斯坦也變得強硬。(美聯社)

21)在錯過大衛營會談(2000年底)前後,以巴局勢就開始逆轉。哈瑪斯指責法塔赫和以色列和談,出賣巴勒斯坦人。哈瑪斯藉口以色列反對黨利庫德集團領袖夏隆進入「聖殿山」,發動連場大規模恐怖襲擊、暴動和街頭騷亂,即長達5年的「第二次大起義」(second intifada)。哈瑪斯大量使用「人肉炸彈」戰術,甚至使用未成年人為攜彈者,令以色列防不勝防,也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

 

22)另一方面,以色列人在遭受連串恐怖襲擊後,民意逆轉。執政左翼工黨領袖巴拉克,在2001年底大選中不敵夏隆。自此以色列右翼政府就長期執政,對巴勒斯坦也變得強硬。每次巴勒斯坦人發動的恐怖襲擊都會以強硬的還擊為回應,還以大規模的約旦河西岸、加薩哈瑪斯據點的攻擊和逮捕,以及「懲罰性的措施」。由於恐怖主義的氾濫,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暴力「零容忍」,「向警察扔石頭會被槍殺」這種一般人看起來是「過分武力」的情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於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雙方的恩怨矛盾就螺旋式地越積越深。

 

23)2001年,美國總統小布什繼續推動兩國方案。基於聯合國安理會1397號決議,美國根據此前和美國、歐盟、俄羅斯、聯合國共四方的商議結果,在2003年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四方和平路線圖》。初始目標是停止「第二次大起義」以來暴力和對抗,最終目標是實現巴勒斯坦建國的「兩國方案」。

 

24)路線圖的要點還是「土地換和平」。其第一階段「終止恐怖和暴力、巴勒斯坦人民生活正常化和建立巴勒斯坦機構」。其中最重要的是「起手式」:巴勒斯坦「立即無條件停止暴力」,於此同時以色列著手採取支持措施。「巴勒斯坦宣布明確終止暴力和恐怖主義,在實地作出明顯努力逮捕、擾亂和阻止進行和計劃對任何地方以色列人的暴力襲擊的個人和集團」。以色列所需要採取的措施,包括了「以色列政府立即拆除2001年3月以來建立的移民點前沿據點。以色列政府根據米切爾報告,凍結所有移民點活動(包括移民點的自然增長)。」

 

25)聯合國安理會第1515號決議支持了這個路線圖。然而,《四方和平路線圖》從一開始就沒有得到執行。哈瑪斯指責新上任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阿巴斯「出賣巴勒斯坦人」,發動連場密集的恐怖主義襲擊。雖然在美國的撮合下,夏隆和總理阿巴斯舉行了歷史性的和平會談,帶來短暫的停火,但很快又被哈瑪斯發動的恐怖襲擊所終結,阿巴斯政府無能為力。以色列雖然撤出了伯利恆等約旦河西岸部分城鎮,但不肯停止建立猶太人定居點。於是,四方和平路線圖被無限擱置。

 

哈瑪斯曾指責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阿巴斯「出賣巴勒斯坦人」。(美聯社)

 

26)2005年,在僵局下,以色列總理夏隆頂住國內壓力,採取了大膽積極的「單方面脫離接觸計劃」。雖然路線圖沒有要求以色列這麼做,但以色列單方面完全撤出加薩,包括軍隊、行政機構通通撤走,還頂著猶太定居者的反抗,拆除了加薩所有21個猶太人定居點(以及西岸四個定居點)。以色列從此結束了對加薩的佔領,讓巴勒斯坦人自己管治加薩。夏隆對巴勒斯坦釋出了史無前例的善意,得到國際社會一致的讚揚,被譽為是「大膽和歷史性的啟動(bold and historic initiative)」。正是在撤出行動後,「第二次大起義」才得以停止,結束了巴以雙方長達數年的暴力對抗。然而後來證明,這種善意給了哈瑪斯以加薩為基地襲擊以色列的物質條件。

 

27)2006年,巴勒斯坦舉行了自1996年以來的第一次立法會選舉(歷史上第二次),哈瑪斯獲勝。來自法塔赫的總統阿巴斯,授權哈瑪斯領袖哈尼亞為總理,組建哈瑪斯單方面組成的政府。然而, 隨後發生「院府之爭」,總統總理矛盾大爆發。2007年3月,哈瑪斯和法塔赫協定組成哈尼亞為首的民族聯合政府。然而院府之爭繼續。到了6月,阿巴斯解散政府,爆發全面的巴勒斯坦內戰。最後,巴勒斯坦一分為二,哈瑪斯控制了加薩,法塔赫控制了約旦河西岸。哈瑪斯就此成為加薩的事實政府。

 

28)加薩沒有機場和碼頭。根據1995年奧斯陸協議,以色列在加薩海岸線對開20海里處設立禁航區,加薩漁民可在此範圍內捕魚。於是,進出加薩必須經過陸路。在旨在滅絕以色列的哈瑪斯實際控制加薩之後,以色列不得不採取了「封鎖」措施:在以色列——加薩陸路邊境上的以色列一方,以色列把原先的臨時過境關卡,變成永久性的圍牆,設立過境口岸。在此後幾年,口岸減少到兩個(北部邊境的埃雷茲口岸和最南部的以色列、埃及、加薩三方交界的卡倫口岸)。以色列對從加薩—以色列過關人口進出入管理,居民必須有身份文件和得到許可。以色列也對從加薩—以色列的進出貨物進行檢查,以防止可軍用物資進入加薩以及哈瑪斯從加薩運入武器。對邊境的人口和貨物進行管理是每個國家的主權。最重要的是,加薩並非被以色列包圍的內陸,它和埃及有邊境,還有拉法關口。顯而易見,把以色列對邊境的管理說成是「封鎖加薩」並非事實:以色列根本無法封鎖加薩,加薩也不是什麼「露天監獄」。

 

29)在以後十幾年之間,屢屢發生哈瑪斯從加薩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無差別襲擊以色列居民區,然後以色列再定點空中打擊加薩境內哈瑪斯據點為報復的戲碼。最重要的有2008加薩戰爭、2014加薩戰爭、2022加薩衝突。當然,無論從火力還是傷亡規模都無法和「十七大屠殺」和此後的以哈戰爭相提並論。

 

30)在2007年,在美國總統小布希的努力下,以色列總理奧莫特(Ehud Olmert,屬於右偏中的前進黨)和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在美國安那波利斯進行了新一次的和談。雙方已在兩國方案的大原則問題上方向一致,就有關的細節「參數」討價還價。儘管奧莫特給出和2000年柯林頓參數類似的優厚條件,但最終阿巴斯還是拒絕接受。與之前一樣,在和談過程中,哈瑪斯不但高調反對和指責阿巴斯,還發動連串恐怖襲擊。和談陷入停滯,最後在2008-2009年以哈戰爭中被正式中止。此後,以巴和平進程陷入長期停頓。

 

31)這種狀況有多方面原因。第一,哈瑪斯長期統治加薩地帶,成為加薩地帶的「事實政府」。在哈瑪斯統治下,加薩成為「世界最大的反以基地」。伊朗組建「反抗之弧」,在中東支持各種反美反以反遜尼派國家的政權和恐怖主義武裝。哈瑪斯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在伊朗支持和供應下,哈瑪斯經過加薩埃及邊境的地道系統,運入大量的武器彈藥。哈瑪斯幾乎每年都發動恐怖襲擊或製造衝突事件。

 

32)第二,奧莫特談判失利後,以色列民情右轉,納坦雅胡第二次上台,長期執政。他推動看起來旨在把巴勒斯坦狀態「永久化」的政策。對加薩加強邊境封鎖控制,在約旦河西岸繼續不斷推進猶太人定居點,不斷固化猶太人對西岸土地上的存在,這被視為「以色列蠶食巴勒斯坦土地」。2016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2334號決議認定以色列的行為「公然違反國際法」、「沒有任何法律效力」、「嚴重阻礙兩國實現兩國解決方案」,要求以色列「立即完全停止一切定居點活動」。以色列不顧決議繼續推進定居點,對西岸巴勒斯坦人的反抗,「政治問題,法律解決」,通過警察暴力鎮壓,通過司法關進大牢。這些行為加劇以巴矛盾和衝突。

 

2005年夏隆對巴勒斯坦釋出了史無前例的善意,得到國際社會一致的讚揚,被譽為是「大膽和歷史性的啟動」。(維基百科)

 

33)第三,美國左翼總統歐巴馬上台,他完全無法像柯林頓和小布什那樣,對雙方有足夠的推動力。相反,由於他和納坦雅胡「不咬弦」,美以關係變得非常緊張。最終在2016年12月,美國歷史性地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中,不動用否決權(棄權),讓對前述的2334號決議得到通過。

 

34)第四,中東相繼發生阿拉伯之春、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反恐戰爭、土耳其「重返中東」等一系列的大事件,中東勢力劇烈重組,以巴問題在中東事務中的重要性大為下降。美國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動力去推動以巴和談。

 

35)第五,隨著世界思想風潮左轉,美國「進步派」崛起,社交媒體開始發達等因素,在媒體輿論中出現「扣帽子」式的「汙名化以色列」浪潮。「以色列是移居殖民主義」、「以色列是種族隔離國家」、「以色列是殖民帝國主義」、「以色列是不民主國家」、「以色列是巴勒斯坦的佔領國」、「加薩是最大露天監獄」、「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人就像納粹德國對待猶太人」之類政治論述,都是在這段時間興起的。這些不符實際的汙名化行為反而激起了以色列的反感和牴觸。

 

36)川普上台後,美國政壇右轉,帶動國際政治風潮的大轉向。川普不再把美國視為秩序維持者,轉而變為利益競逐方,通俗地說,就是「從警察變成老大」。「大國競逐」取代了「全球利益」,美中對抗「突然」成為國際最重要的政治矛盾。

 

37)中東局勢是受影響最大的地區之一。美國全盤「回滾」了所有歐巴馬時代的中東政策。美國立即重建和以色列的緊密關係。美國決意反擊伊朗,退出伊朗核協議,推動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和解,以組建「反伊朗聯盟」。為此,美國推動以阿問題和以巴問題「脫鉤化」,即不把以巴問題作為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建交的前提。最終,以色列和幾個阿拉伯國家簽訂《阿伯拉罕協議》建交,和阿拉伯國家「老大」沙烏地阿拉伯的關係正常化也走在議程中。

 

38)川普希望重新推動以巴「兩國方案」,任命猶太裔的女婿庫什納為主管。川普從顧及雙方利益的「公道伯」,變得幾乎一面倒支持以色列。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把美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承認以色列在西岸的所有猶太人定居點都符合國際法;此外,美國還承認戈蘭高地為以色列領土(以色列在1967年戰爭中攻下的敘利亞土地)。)在沒有巴勒斯坦參與的情況下,川普和庫仕納向巴勒斯坦提供了「川普和平方案」。和以前「土地換和平」截然相反,該方案的主旨是「割地換建國」。耶路撒冷幾乎全歸以色列,西岸定居點也全部劃給以色列。巴勒斯坦將得到的,是「建國路徑」,還有從以色列—埃及邊界附近劃出幾塊土地作為換地補償,以及對巴勒斯坦進行投資和幫助發展經濟許諾。這個嚴重偏袒以色列的方案,被巴勒斯坦第一時間拒絕。(待續)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