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四35年後 華爾街日報:中國面臨國際新一波反制潮

王能斌 2024年06月04日 20:50:00
北京當局在天安門廣場設下重重管制,嚴防意外事件的發生,外國學者則認為,中國現正面臨全球新一波、有系統性的反制。(美聯社)

北京當局在天安門廣場設下重重管制,嚴防意外事件的發生,外國學者則認為,中國現正面臨全球新一波、有系統性的反制。(美聯社)

發生於1989年、震驚全球的天安門事件發生迄今雖已35年,但全球對於北京當局血腥鎮壓的殘酷暴行並未淡忘,外國學者指出,由於中國政府近年來對內持續收緊管控,對外則大幅度整軍經武,挑動印太區域安全緊張神經,因此在六四事件35年後,正面臨國際社會新一波反制潮。

 

報導中國局勢超過25年、在2007年獲得「普立茲獎」國際報導獎表揚,並在2020年與多家美國媒體同業遭北京當局驅逐的資深記者艾華添(James T. Areddy),4日在《華爾街日報》刊出的專文中,引述加州「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知名訪問學者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說法,指出北京當局的形象目前正面臨「系統性、漸進式且長期的惡化」,與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的單一且立即的強烈衝擊有所不同。

 

 

 

 

沈大偉表示,雖然相較於1989年,中國目前抗衡國際壓力的能力更為強大,但目前各國對於中國威脅的憂心程度遠勝於當年,且對其感到憂心的也不僅止於西方陣營國家。

 

專文指出,在天安門事件發生後,面對西方可能的孤立,當時掌權的鄧小平於1989年9月4日發表可概括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的外交方針,採取不與國際衝突的「韜光養晦」原則,逐漸使各國注意力轉移至貿易,成功使北京當局重返國際社會,更使得中國一躍而成全球貿易量最大、外資最多的國家,經濟規模也從1989年11月的全球第11位,竄升至全球第2。

 

如今在習近平帶領下的中國,面臨新一波的全球反制浪潮,卻採取對抗的路線,專文表示習自從掌權後,隨即拋棄了鄧小平時代的對外政策走向,釋出大批「戰狼外交官」,在各地以憎憤態度駁斥外界對中國的批判,並且透過挑起主權爭議,使中國與周邊國家陷入不睦的處境之中。但文章也指出即便包括亞洲、「南方世界」(Global South)在內,全球愈來愈多的國家對其軍事化、利用產能影響全球經濟以及在各區域提升影響力的行為表達憂心,鑑於中國目前所擁有的實力與經貿能力,各國面對中國所具有的優勢有限。

 

因此,專文指出目前中國外資正浮現出走潮,且許多國家正在重新檢視和中國之間的經貿關係,中國的人權問題也再度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各種負面發展同時發生,成為北京當局自1989年後未曾面臨的局面,根據蓋洛普(Gallup)最新民調,對於中國抱持正向態度的美國民眾比例為20%,甚至低於六四事件發生後的34%,且有許多人認為「新冷戰」正在醞釀;此外,中國經濟增長率也出現了1990年以來的新低,都凸顯出中國正面臨不同與1989年、新一波全球抵制的危機。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