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的事業模式太耀眼,以無法忽視的方式提醒眾人:台灣確實存在不用依賴天朝的經濟路線。(攝影:張哲偉)
黃仁勳會引來許多人的憎恨不難理解。這背後的心理機制,可以大略分為兩個類別。
第一種,就是「喜歡看到別人失敗」,要是別人興旺發達就渾身不自在。關於這一點,鄭立君的〈為何越成功的人越惹小角色糾纏?〉一文已經有了相當恰切的分析(參留言),於茲不贅。
至於第二種,則與他們的世界觀有關。他們有些人是真心相信,台灣只有依附於天朝,才能在社會、經濟上找到活路。天朝是核心,台灣只是邊陲,邊陲應該要依附於核心,承接從核心注入的活血,否則就會注定枯竭。小丑跳梁、自取滅亡。
這種思想,酷似傳統天朝中心主義的現代翻版。套用十幾年前曾經在某地引起迴響的一個句型:「要不是中央照顧你們,你們早完蛋了。」在這種思想下,邊陲既然在經濟上仰賴核心的滋養,那就應該在政治上順從核心的擺佈。理想的天朝秩序,就是靠這種方式維繫下去。
但黃仁勳是這個理想圖景中的一根刺。
重點還不是黃個人的想法是什麼,甚至有可能他的主觀想法與此相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事業模式太耀眼,以即使是這些人都無法忽視的方式提醒眾人:台灣確實存在不用依賴天朝的經濟路線,可以獨立面對世界的產業鏈,不需要經過天朝的轉介。「大船出港,走向大海吧,海外天高地闊,沒有理由要把自己鎖死在大陸」他的存在,就好像是在向大家這樣說。
這樣就糟了。
這個前景,是對於許多人世界觀的重大否定,差不多是「天綱絕、地軸折、人理滅」的等級。對於世界觀的重大否定就等於是對於自我的重大否定,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務必要否定黃仁勳,他的作法一定有問題,吃不到的葡萄一定是酸的,沒有融入天朝的台灣一定是民生凋敝的。
說起來,這種現象也不是從黃仁勳才開始,先前有些對於台積電的憎恨,背後也是相同的心理機制。只是黃公行事引人注目,相應的議論也就特別多。再者,黃仁勳也不是「不作」天朝的生意,而是「不需要依賴」天朝的生意。
那就更招人恨了。我們賺天朝的錢都要跪,為什麼你可以站著?你站著,我們這些跪下去的人算什麼?為什麼你可以不跪?為什麼你可以不跪?為什麼?
所以說,這些人還是會繼續用言語宣洩對於黃公的憎恨。雖然這樣沒有辦法讓腿站起來,但多少可以讓自己心裡舒坦一點。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本文轉載自作者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