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作為焦點國家,專訪捷克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影展選片人Andrea Slováková(下)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7年07月07日 13:11:00
伊赫拉瓦影展是目前東歐地區最重要的紀錄片交流平台,每年於十月的最後一週舉辦(來源:伊赫拉瓦影展官網)

伊赫拉瓦影展是目前東歐地區最重要的紀錄片交流平台,每年於十月的最後一週舉辦(來源:伊赫拉瓦影展官網)

第21屆「捷克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影展」(Ji.hlava IDFF, Jihlav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即將於今年10月24到29日盛大舉辦。這回,Ji.hlava IDFF選擇了「台灣」作為影展的焦點國家,將策劃一個台灣紀錄片的回顧單元,這或許是國際影展上首次的台灣紀錄片回顧,意義非凡!

 

上週專欄,Taiwan Docs專訪了特別來台的Ji.hlava IDFF選片人Andrea Slováková,與我們分享Ji.hlava IDFF 如何從僅有數十位觀眾參與的小型活動,成長為放映四百多部影片、有著四萬多人次參與的國際盛事!本週,我們將延續對談,聽聽Andrea對實驗影像的思考(Ji.hlava IDFF 是捷克第一個擁有實驗影像單元的影展),以及此次來台交流的心得。

 

Taiwan Docs:我們很好奇Ji.hlava IDFF的觀眾對實驗影像的反應?

 

Andrea:Ji.hlava IDFF是捷克第一個擁有實驗影像單元的影展。第一年我們還蠻緊張的,擔心沒有觀眾來,沒想到出乎我們意料,竟然場場爆滿!每場都有觀眾擠在階梯、銀幕前看片。從這麼熱烈的反應中我們發現,對,大家是有興趣的!但有興趣之外的問題是,觀眾準備好觀看這種影像了嗎?

 

Ji.hlava IDFF是捷克第一個規劃實驗影像單元的影展,培養了不少觀眾(來源:伊赫拉瓦影展官網)

 

捷克的學校缺乏影像教育,也沒有觀看前衛影像的習慣及文化。在兩次大戰之間,捷克曾有一批前衛藝術家,而在共產時期,前衛影像則完全只能在地下活動,所以實驗影像的發展脈絡不僅對觀眾非常陌生,也挑戰著他們的觀影習慣。因此,我們寫了許多文章,去論述、介紹這些影像,分享這些影片的製作過程、拍攝概念等等,並邀請創作者參與討論。

 

我記得前幾年主持映後座談時,都只有我一個人在提問,台下通常一片靜默,觀眾不知從何問起,看起來都很猶豫遲疑。直到今天,越來越多觀眾能帶著觀點去討論實驗影像,甚至可以跟創作者吵架爭論 (創作者也都很喜歡激辯的過程),許多觀眾會關注到非常幽微的地方,從細節切入發問,並好奇創作者為何選擇這樣的拍攝技巧與風格?創作概念是什麼?與觀眾自身又有什麼連結?

 

Ji.hlava IDFF已培養出一批固定回流的觀眾,我們樂見有越來越多人習慣並喜歡上實驗影像。另外可喜的是,捷克有更多其他影展也開始放實驗片,例如,動畫影展會選入實驗動畫,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註1)也選入更多實驗劇情片,觀眾有更多機會接觸這樣的影像敘事,視野也不斷被拓展。 

 

Ji.hlava IDFF已培養出一批固定回流的觀眾,我們樂見有越來越多人習慣並喜歡上實驗影像(來源:伊赫拉瓦影展官網)

 

Taiwan Docs:Ji.hlava IDFF今年為何想做台灣紀錄片的回顧單元?

 

Andrea:影像創作(cinema)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對於身分認同(identity)的一種表述,台灣有著相當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政治處境,我們很好奇,在這樣複雜的進程中,影像在各階段分別扮演了什麼角色?而面對目前的政治困境,影像又展現出什麼樣的面貌?

 

無庸置疑的,台灣的文化和藝術是獨立的存在。台灣藝術家對自身或國家,也都有著強烈認同。其實捷克和台灣在歷史上有些共通性,比如說,我們的影像都曾經只為政治服務,官方脈絡外的實驗或前衛影像只能在地下流通。那麼時至今日,台灣的實驗影像又是什麼模樣呢?這裡有任何非主流影像的生存空間嗎?

 

想做台灣紀錄片的回顧單元,首先源自上述的種種好奇,其次則是我們認為,必須透過這些影像讓歐洲觀眾明白台灣社會及藝術環境的狀態。影像向來是獨立思考的表述工具,我們期待開啟更多辯證與想法。

 

Taiwan Docs:來到台灣調查研究了一週,你的觀察是什麼?

 

Andrea:我看到了台灣創作的勃勃生機。在這一個星期裡,無論是國家電影中心的工作人員也好,或是學者、策展人,都非常熱情專業、知識淵博,我很驚喜自己能與這些台灣朋友們有著那麼多的共通點,也很難想像台灣身處歐美之外,學習方式或研究關懷可能都不太一樣,卻仍然對世界影像及影像史有著那麼高的關注與了解,能在這裡遇見這些熱愛電影的人,真的很棒。

 

我目前已經看了上百部台灣的紀錄片作品,對我來說更是全新的經驗與發現,以一個不大的國家而言,台灣的實驗影像比我想像中寬廣也強悍,有許多藝術家的跨界參與。這些作品不僅是社會意義或是美學風格,放到歷史脈絡上都非常傑出。

 

Taiwan Docs:很好奇Ji.hlava IDFF的選片標準是什麼?

 

Andrea:這是非常難的問題。就主題而言,要不就是對社會、對世界有非拍不可的重要價值,要不就是必須極度個人化——我指的是非常強烈且敏銳的向內挖掘,而非膚淺自溺。與題材同等重要的是,影片必須帶有非常顯著的作者印記,創作者必須有他獨特的詮釋觀點,並藉由攝影、剪接或音樂,創造出強烈或創新的美學形式。我們特別鼓勵敘事語言的革新,無論是紀錄片或其他的影像創作,我們都期待能遇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影像語言,可以有一點奇怪,但必須看出導演以原創手法再現真實的野心。

 

我知道上述說法可能滿老套的,不過具備這些元素,才能顛覆傳統上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舉例而言,我個人就認為,現在的影像過分依賴聲音或文字,應該盡量讓影像去敘事,聲音或字卡是為了添加不同層次的功能而存在。觀眾並不笨,作者不需要一再重複你想要表達的訊息。

 

Taiwan Docs:Ji.hlava IDFF的展期是六天,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則是十天,許多觀眾常會反映希望可以有更長的放映展期,你覺得呢?你認為影展的功能又是什麼?

 

Andrea:我百分之百同意影展只要六天或十天的展期就夠了。影展必須「期間限定」,因為它是個「慶祝電影(cinema)」的活動,這個「慶祝」的意義是很重要的。在密集的影展期裡,所有熱愛電影的人湧入、相聚,無論是觀眾、 業界人士或創作者,都全心全意投入影展的種種活動,我們一起慶祝,並專注於這場慶祝(celeb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作為影展,重要的是創造出限時限地的相遇和對話空間,即使你只是個大一學生,也可能在此與大師相遇。如果展期延長,集中效益可能就沒有了,大家絕對不會那麼積極地見面交流。而在影展之外的時間,我們還是可以規劃其他活動去支持紀錄片放映及拍攝,也可以透過線上平台讓更多人輕易觀影。但如果你想在大銀幕看到這些影片,你想與創作者討論,想親炙大師風采,你就必須親身參與這場為影像喝采的慶典。

 

Andrea(左)認為,作為影展,重要的是創造出限時限地的相遇和對話空間(來源:伊赫拉瓦影展官網)

 

Taiwan Docs:TIDF跟Ji.hlava IDFF一樣,都有非常原創的節目內容。但說實在的,複製其他影展的節目其實相對容易許多,你覺得為什麼原創節目如此重要?

 

Andrea:我覺得對一個影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擁有影展核心精神」,並利用原創的選片內容,去符合與落實這個精神,這是影展最重要的本質和目的。如果只是想要複製其他影展的節目,或是引進某些影展放過的影片,其實可以在電影社團、小型展映會上放這些片子,這些放映活動同樣也可以邀請創作者來分享座談,觀眾現在也可透過線上平台或小規模發行來看到各種電影,這些都不難。

 

如同我前面說的,影展是「為影像喝采」的慶典,更精準來說,每個影展都該是「為某種特定類型影像喝采」的慶典。影展之所以有其價值,就在於經由策展過程而有所發現,並透過節目策劃,將這些發現串連起來,創造屬於影展的論述,這才是影展核心。就某方面來說, 影展是個手工藝品(artistic artifact),有自己的面孔與靈魂,影展各項活動都是影展精神的迴響或延伸。(訪問╱林木材,整理、翻譯╱鍾佩樺,編輯╱何思瑩)

 

Andrea認為,影展是一場為影像喝采的慶典,最重要的就是「擁有影展核心精神」(來源:伊赫拉瓦影展官網)

 

註1: 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每年在捷克的卡羅維瓦利舉行,是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延伸閱讀】

影展的鍊金術——捷克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影展

專訪瑞士「國片」的海外行銷推手:Swiss Films

不只是看電影:瑞士真實影展產業活動小記

讓紀錄片行星交會的宇宙——紀2017瑞士真實影展(上)

讓紀錄片行星交會的宇宙——記2017瑞士真實影展(下)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強調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鼓勵對紀錄片美學的思考與實驗,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官網:www.tidf.org.tw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精緻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美食(甜食、早午餐餐廳)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鹹食、連鎖餐廳)、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