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已構成國安威脅,而核能的使用也一直充滿爭議。(資料照片)
隨著台灣成為全球AI晶片發展的中心,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訪台也透露,正積極在台灣尋找適合的地點,建置大型資料中心,但也坦言「缺電」將是嚴峻挑戰。
事實上,世界各地眼下衝突頻發,各國也越來越關注能源安全問題,視其為國家安全的關鍵,台灣也不例外。許多分析都認為,台灣對外國能源進口的依賴,已構成「巨大的國家安全威脅」,必須馬上解決。
《新聞周刊》(Newsweek)10日刊登美國外交政策委員會(AFPC)研究員羅賓遜(Walker Robinson)的文章,指出台灣97.7%的能源供應依賴進口化石燃料,這讓台灣極易受到全球供應鏈中斷,或區域衝突的影響。事實上,隨著北京採取封鎖、圍困等行動來威嚇台獨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台灣能源的不安全問題也日益嚴峻。
Energy Is the Achilles' Heel of Taiwan's National Security https://t.co/LDk91f69nY
— Newsweek Opinion (@NewsweekOpinion) June 10, 2024
其實在1980年代,作為主要核能生產國的台灣,並沒有這麼依賴外國能源進口,核能當時占台灣電力產量的一半以上。不過,在民進黨「非核家園」政策願景的推動下,核能發電逐年減少。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也引發台灣民眾對核電的疑慮。
至今,核能在台灣仍是充滿爭議的話題,執政的民進黨也重申對「非核家園」的承諾。然而目前,台灣電力主要仍以煤炭和天然氣作為來源,超過8成,核能和再生能源的占比非常少。台灣嚴重依賴自中東進口原油,來滿足能源的生產需求,這種依賴性讓台灣的能源供應很脆弱。
如果中國決定封鎖或入侵台灣,台灣很快就會難以運作。因此多年來,台灣一直致力建立能源儲備,但效果有限,全國庫存只有39天的煤炭和11天的天然氣,很難抵禦中國的武力進犯。即使中國不入侵台灣,俄烏戰爭或中東衝突等區域事件,都很容易影響台灣能源進口。
那麼,台灣能做什麼?第1步當然是「增加能源庫存」,盡可能地不依賴進口。其次是「進口多元化」,鑑於中東的動盪不安,台灣最好能從更可靠、更穩定還有更多地區尋求能源。
最後,台灣應該投資綠色能源技術和基礎設施,以減少對外國能源的依賴。如果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能夠發展,可大幅緩解台灣的能源安全赤字。
其實,美國可以在這部分協助台灣,利用華府對外國供應商的影響力,確保台灣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來源多元、穩定而且安全,也能投資台灣的再生及綠色能源技術。台灣如果要發展防禦性「豪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美國除了提供台灣足夠的武器,來嚇阻中國,也須解決該國「能源不安全」這個潛在的致命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