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以商售模式購買Mk 41垂直發射系統與部分核心技轉,準備整合自行研發技術,作為海軍新一代巡防艦、小神盾艦的防空系統的主要裝備,但美商擔心台美技術水準不一致,整合後能否達到海軍的需求,將是一大考驗。(翻攝自美國海軍官網)
日前美國川普政府核准首批433億對台軍售案,其中未列於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軍售清單中的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是以商售模式進行,這是繼海軍獵雷艦的戰鬥系統後,再次以商購方式向美取得重要武器裝備;也是中科院行政法人後,首件完全由中科院主導與美商談判洽購武器裝備的案子。不過,因中科院曾有研發垂直發射系統技術,以商購取得美商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部分核心技術轉移,再整合自行研發技術,作為海軍新一代巡防艦、小神盾艦的防空系統的主要裝備,據指出,美商擔心雙方技術水準不一致,未來整合出台版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是否能達發揮應有的功能,則有待觀察。
知情人士指出,中科院與美商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公司是於2016年6月底簽訂了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Mark 41 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簡稱「Mk 41 VLS」)採購2套以及部分的技術轉移的合約,依照合約執行時程是以60個月(5年)的時間,完成進行各項測試與技轉,以及相關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目前美商已將垂直發射箱內的發射架的尺寸,以及飛彈發射架的接點等各項規格交給中科院,中科院專案小組人員依其規格,將天弓三型飛彈縮小比例,性能不變地製造出符合發射箱的「海弓三」防空飛彈。
據指出,中科院已依照Mark 41發射箱的規格製造好數枚的「海弓三」防空飛彈,並依發射架上與飛彈接點位置進行射控系統的改裝工作,若一切測試順利,年底將可進行首枚依Mark 41發射箱的規格所製造的「海弓三」防空飛彈,進行陸上的性能試射。另外,相關人員赴美進行的技術培訓工作,也將在2018年上半年啟動進行。
但是中科院商購Mk41垂直發射系統只買採購2套完整系統以及部分的核心技術轉移,據指出,在談判過程中,美商對於中科院採購2套Mk41垂直發射系統,陸上、海上各放一套來進行測試,相當有意見,因為這套系統是安裝在船艦上,在陸上的測試,若在沒有海上環境的考驗,會有失真的可能,如果測試期間發生意外,又沒有備用的完整系統,屆時再增購,一定會影響到整個研製的時程。
知情人士指出,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可配備多種不同類型的飛彈,包括海麻雀(RIM-162 Evolved Sea Sparrow Missile,ESSM)短程對空防禦飛彈、標準二型中程防空飛彈、RIM-161標準三型防空飛彈、阿斯洛克反潛飛彈、以及戰斧巡弋飛彈等,且提供快速發射的功能應對多樣化目標。從1986年服役至今,有超過百艘的各式巡防艦或驅逐艦採用該系統,美海軍神盾艦在歷次的中東戰爭中,也多次發射巡弋等各式飛彈,都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也顯示該系統安全性為各國海軍認可。但中科院引進部分的抗炸抗高溫與排焰系統的技術轉移,偵測發射箱內空氣濃度、熱度,自動灑水降溫等系統技術要自行研發,但兩者之間技術水準是否可聯結,美商是抱著存疑的態度。
另外,海軍只願意提供平底的登陸艦來作為測試平台,這也與未來要安裝在自製巡防艦或驅逐艦不同,過去美軍都會以同性質的軍艦來進行測試,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海上惡劣環境的測試數據,目前海軍已有兩艘濟陽級(諾克斯級)軍艦除役,用除役濟陽級軍艦當作測試平台,最起碼受到海象的限制會比平底登陸艦要少,也才能真正測試未來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安裝在自製巡防艦上,面臨相同的海上環境。
據指出,美商有將這些顧慮因素,分別向中科院承辦與專案人員說明,但並未獲得採納,由於中科院是以部分核心技術移轉,再整合自行研發的技術,作出未來台版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美商擔心雙方技術水準不一致,未來台版垂直發射系統的可靠度與安全性是否能達到海軍的需求,將是一大考驗。
【熱門影片推薦】